張汝舟先生是二十世紀章黃學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學、史學、古代天文學、考據(jù)學、佛學等領域皆有著述。他繼承了黃季剛先生的學術成就,在文字聲韻訓詁領域繼續(xù)深入研究,碩果累累。張汝舟先生的學術成就還體現(xiàn)在:漢語語法體系完備,自成一家言;首創(chuàng)“三證合一”史學研究方法;在古代天文歷法研究上,也是別開生面,成就斐然。張汝舟先生在黔中執(zhí)
本書選編了作者撰寫或執(zhí)筆的文稿,其中主要為出版文稿和在專業(yè)媒體上發(fā)表的調研類文稿。內(nèi)容涉及商業(yè)、外貿(mào)、會展、美育、文學、聲樂、史志、哲學等。
是書為紀念劉永翔教授和嚴佐之教授退休而作,收錄了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四川大學等相關研究領域研究者的學術論文85篇,以及劉永翔教授和嚴佐之教授的學生所撰寫的15篇紀念性文章。
本書涉及哲學、美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教育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收錄了《儒家的理想人格與中華民族精神》《民主集中制的哲學探析》《結構美初探》《如何培育有序有效的社會主義市場》等文章。
《陳豹隱全集第3卷(3第三卷)》所收為陳豹隱先生1928-1937年的單篇論文。這期間,先生參與政治運動相對較少,是他學術創(chuàng)作的又一個高峰期。1927年年底國共合作破裂,先生流亡日本,一方面因欲“豹隱南山”,不問世事,故有時間和余力;另一方面因欲養(yǎng)家糊口,故與張資平樂群書店等合作,為其撰稿、譯稿。三年亡日期間,他創(chuàng)作、
書稿由王子野先生的兒子王小明主編,精選王老生前所著《槐下居叢稿》《王子野出版文集》中的文章81篇,并附臧克家、肖乾等同志紀念王子野先生的文字13篇。王子野(1916-1994),男,編輯家、出版家。1916年生于安徽績溪,原名程扶鐸(程敷鐸),1938年后改用今名。1930年在上海亞東圖書館當練習生。1938年至延安入
本書收錄了作者在報紙、學術期刊上發(fā)表過的論著,在有關會議與場合發(fā)表過的講話及媒體、學者對他的訪談和對他的作品的評價等文章共88篇。書中共分理論探索、文化研究、社科尋徑、學術訪談四部分,其收錄的文章有:《論問題的哲學》《深化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的思考》《堅持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等。
戴家祥(1906-1998),字幼和,浙江瑞安人。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先生學習甲骨文、金文等。1928年畢業(yè)后,曾先后在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任教。1951年起,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主要研究領域是古文字研究和歷史研究,在古文字考釋、古文字字典編纂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主要代表作《金文大字
《學者文選》是根據(jù)李鐵映院長的倡議和院務會議的決定,由科研局組織編選的大型學術性叢書。它的出版,旨在積累本院學者的重要學術成果,展示他們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成就!秾W者文選》》中所收學術論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間的作品為主,同時也兼顧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間的代表作;對少數(shù)在建國前成名的學者,文章選收的時間范圍更寬!秾W者文
《學者文選》是根據(jù)李鐵映院長的倡議和院務會議的決定,由科研局組織編選的大型學術性叢書。它的出版,旨在積累本院學者的重要學術成果,展示他們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成就!秾W者文選》》中所收學術論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間的作品為主,同時也兼顧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間的代表作;對少數(shù)在建國前成名的學者,文章選收的時間范圍更寬。《學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