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制片管理》共分為三篇,包括電視劇制片管理、電影制片管理和紀錄片制片項目管理。電視劇制片管理篇著重闡述了電視劇制片管理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關概念、規(guī)范的管理流程和運作方式,主要包括電視劇制片管理基礎,電視劇的項目策劃,電視劇籌拍期、拍攝期以及后期制作的工作,電視劇的成本預算與控制,電視劇的投資與融資;電影制片管理篇包括電
諜戰(zhàn)劇是當今中國*為成熟的模式,特別是在數(shù)二十年間的市場運作和實踐經驗的體味中,成熟長大起來。是一個從歷史事件的真實故事中,蛻變而來。在這樣背景下,《中國現(xiàn)代諜戰(zhàn)劇的悲劇美學研究》希望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理論的前提下,通過大量的實例為支撐,進行深入淺出的對中國諜戰(zhàn)劇的悲劇情懷的美學價值研究,得出對國產諜戰(zhàn)劇在社會變革和
電影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電影觀念的變化與時代社會、文化和經濟的條件及其嬗變轉換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對電影的本體性認知,是在跨學科和多緯度語境中,不斷獲得審美能動的變化,構成自己特殊的歷史內涵!吨袊娪巴ㄊ罚ㄌ籽b1-2冊)》采取以時間段落為綱的通史方式,根據中國電影發(fā)展過程演進劃分為十章,梳理在不同階段表征電影審美文化的
本書選取具有文化傳統(tǒng)和時代特色的家庭倫理劇、諜戰(zhàn)劇、年代劇、續(xù)拍劇、網絡劇作為研究對象,全面審視中國電視劇重要類型的發(fā)展狀況,總結主流國產電視劇的獨特創(chuàng)作規(guī)律,探求新世紀中國電視劇的長遠發(fā)展。彰顯電視劇的中國特色和深厚審美文化底蘊是本書的主旨。
論述新時期電影文化的扛鼎之作,中國當代文化研究和電影批評的必讀經典!本書涉及的電影現(xiàn)象貫穿了中國新時期20年歷史——自1970、1980年代之交的斜塔望出,經過1980、1990年代之交的無地彷徨,綿延穿過整個1990年代,終了于新世紀將臨未臨之時。這是中國社會歷史性轉軌的20年,電影作為文化表征,折射出的是整個社會意
《與光同塵:漫談110年以來的中國電影》從影史、影人、影片三重視角,詳細解讀了中國電影的歷史脈絡、人事掌故,以及思想與形制的演變。其中影史部分以“百年流影”為題,借歷代導演、女演員、古龍、譯制片等特定主題,以線帶面鋪陳中國百年影史的完整風貌;影人部分以“以人為本”為題,對大陸、臺灣、香港等地不同世代的電影人代表進行精描
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包括制片、發(fā)行、影院及電影的其他相關產業(yè)都經歷了黃金十年的發(fā)展階段,而且享受到了行業(yè)繁榮帶來的紅利。然而,這個黃金十年只是個開始,中國的電影院投資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市場遠遠沒有飽和。本書提取了電影院開發(fā)與運營環(huán)節(jié)的一些核心內容,介紹了中國電影產業(yè)的運作模式以及電影院的開發(fā)、設計思路
《中國電視劇農村女性形象研究》一書試圖秉承“美學分析與歷史分析相結合的整體研究”的理念來進行電視劇農村女性形象的多維分析與文本闡釋本研究。從歷時性和共時性兩個向度,將農村電視劇女性鏡像的意識形態(tài)與生產機制同社會語境發(fā)生邏輯勾連,從而找到他們之間的關聯(lián)與裂痕。以農村女性形象鏡像策略為核心,沿著時空的轉換展開內容的框架建構
郭敬明主編,以原著小說和電影《爵跡》為載體,編劇貓某人和ZUI世文化作者陳奕潞書寫電影拍攝日常、后期制作等,全方位還原國內全真人CG電影制作全過程。十一位主演和導演郭敬明拍攝現(xiàn)場采訪問答,講述他們對所演角色的理解,對原著《爵跡》的解讀,以及拍攝電影過程中的點滴細節(jié)、電影拍攝心路歷程、參與《爵跡》制作的感言。既有真人海報
本書是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影視美術設計方向指定教材。書中對電影美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歷史、設計要素及制作流程進行了全面梳理,重點圍繞場景設計、人物造型、道具陳設等核心要素做了抽絲剝繭般的細致研究。針對美術設計中*關鍵的場景部分,作者輔以國內外經典影片實例及上百幅圖片一一解析,如《海上鋼琴師》斗琴場景、《金剛》影調氛圍分析等,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