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公布了四川德陽市旌陽區(qū)華強溝崖墓的調查、發(fā)掘成果,包括劉家大山、黃狗坳、巖洞梁子、池家埂等4處墓群,總計78座墓葬。報告詳細介紹了每座崖墓的各方面特征,輔以相關的線圖、表格、拓片和原始照片等。 在詳細介紹每座墓葬的基礎上,作者對崖墓的綜合特
本書是作者從1982年從事文物研究及考古工作以來研究成果的精華,其中涉及從新石器到宋元時期的中原地區(qū)文物研究及考古研究成果,包括陶瓷、玉器、石器等,對于文物研究、考古等相關專業(yè)的專家學者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書中共分為河南考古百年發(fā)現(xiàn)篇、河南考古百年人物篇、河南考古百年紀事篇、河南考古百年附錄篇。不僅是學術方面的集合,
本書以歷史文獻為參考,講述了麥積山石窟的基本情況、重要歷史事件和石窟的重要性,并以英漢雙語的形式向讀者介紹了15個特窟和85個普窟,以適應全球語境的需要,其中附加各洞窟間相似的建筑、主題和造像,以方便讀者查閱;書中還收錄了西方漢學家翻譯的相關麥積山石窟的歷史文獻,以及介紹麥積山石窟附屬遺存瑞應寺和舍利塔的基本情況、所藏
本書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關于南宋官窯瓷器傳統(tǒng)技藝的文章三篇。其中兩篇通過科學的手段,對老虎洞和郊壇下兩處窯址出土的南宋官窯瓷器和瓷片進行研究,探討南宋官窯的制作工藝、紋樣、色澤等。然后在研究的基礎上,以實驗的方式,進行試燒,從實踐上對南宋官窯進行復原研究,并且記錄下實踐過程中的心得,形成文章,進一步驗證南宋官窯的
本卷為“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項規(guī)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中國絲綢藝術大系”之一。本卷主要系統(tǒng)收錄中國絲綢博物館所收藏的清代絲綢藏品,包括150—200件絲綢藏品,按不同年代、不同材質按序分類,進行藝術性篩選、數(shù)字化采集圖片等工作,完成館藏絲綢藏品基本實物信息的錄入。本卷還配套相應
本書為“中國絲綢藝術大系”之一。本卷主要系統(tǒng)收錄廣東省博物館所收藏的絲綢藏品,包括約160件絲綢藏品,按不同年代、不同材質按序分類,進行藝術性篩選、數(shù)字化采集圖片等工作,完成館藏絲綢藏品基本實物信息的錄入。本卷收錄文章1篇(5000-10000字篇),為機構藏品概況介紹及相關藏品研究。本卷還配套相應的文物說明與文獻信息
《新疆巖畫藝術譜系研究》是一部從美術學角度對新疆巖畫的歷史形成、文化內涵、藝術形式及審美特征進行系統(tǒng)論述的學術著作。獲得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西部項目專項資金扶持!缎陆畮r畫藝術譜系研究》是新疆著名畫家隋立民歷時五年創(chuàng)作完成的一部藝術研究書稿,也是該畫家的第一部理論研究專著。書稿中的大量巖畫圖片,都是作者精
2015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lián)合鞏義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鞏義市東區(qū)發(fā)掘一批唐代墓葬,主要隨葬品有瓷器、三彩及單彩器、銅器、鐵器、石質墓志及墨書磚志等。其中M234根據(jù)出土墓志記載為唐代大和六年司馬進夫婦合葬墓,墓中出土碾、爐、盂、執(zhí)壺、茶盤、盞等,這些器物大部分都能在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記載中找到原型。此次發(fā)掘
趙鼎(1085-1147),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先后兩度出任宰相,《宋史》譽之為“中興賢相之首”。1150年葬于常山石門(今何家鄉(xiāng)長風村文圖自然村),史稱“忠簡古!薄2019年10月,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趙鼎墓進行考古勘探發(fā)掘,發(fā)現(xiàn)文獻記載的“忠簡古冢”其實是趙鼎及其三個兒子的家族墓地。《
從2014年開始,南京博物院、睢寧縣博物館聯(lián)合對江蘇徐州睢寧下邳故城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和發(fā)掘,取得了許多重要收獲。調查與勘探確認了下邳故城遺址的位置及其東西兩城的空間布局,發(fā)掘明確了下邳故城遺址時代為漢—明清時期,東城時代為漢代,應為東漢下邳國首縣所在。漢代作為下邳故城建城史上重要的時期之一,發(fā)生了許多重要歷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