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里只有600年明清史?不,故宮里有一部5000年中華文明史!故宮不僅是明清歷史的親歷者,集中展示了明清器物和建筑的精華,而且聚攏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文物精粹,它們是中華文化皇冠上的明珠,是中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遺存。本書遴選具有代表性的故宮文物,從這些器物和建筑著眼,介紹一件件文物的歷史內(nèi)涵、時代背景和它們背后的
本書通過翔實的資料、豐富的內(nèi)容、大量的信息、眾多的圖片、新穎的形式、介紹了古代兵器的科學知識,并且對古代兵器發(fā)展史做了追溯,讀者閱讀本書可以對古代兵器的發(fā)展歷史、性能特點、發(fā)展水平及在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是青少年及兵器愛好者了解古代兵器最基本的科普讀物。
本著作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規(guī)劃項目《中國古代文獻文化史》叢書中的一種,作者將物質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引入古代文獻的特殊形態(tài)——石刻文獻的研究中,從考古學、歷史學、藝術學等視角,立足于文化史的宏觀鳥瞰,對古代石刻文獻和它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影響進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展示了古代石刻文獻的豐贍和魅力,豐富、完善了古代文獻的廣闊
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蠶與先蠶之神、第二章親桑享先蠶:先蠶之神的國家祭祀、第三章先蠶壇的建筑、第四章民間的蠶神信仰,及明清北京先蠶之祀大事記、清代先蠶壇祭祀樂譜、采桑歌譜。
本書收錄壁畫照片180余幅,每張壁畫均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對于壁畫保存較多的韋貴妃墓、長樂公主墓、李震墓、段藺璧墓等,還有單獨的介紹文章。本書還邀請到相關專家,撰寫昭陵唐墓壁畫的研究文章,是研究昭陵唐墓壁畫的權威讀本。
此內(nèi)容總錄系在前幾種《麥積山石窟內(nèi)容總錄》的基礎上,又開展了更為細致的調查記錄工作,包括麥積山東側山梁王子洞窟區(qū),以及崖面新增補窟龕和地震坍塌區(qū)的窟龕,窟龕數(shù)量也由原來的194個增加到221個又進行了細致的調查記錄,并結合近年來所做的諸多相關工作,重新編寫出版一本全面、系統(tǒng)、完善的《麥積山石窟內(nèi)容總錄》。本書是幾十年來
本書為國家文物局主編的年度快報,收入2022年全國較為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37項,如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遼寧建平馬鞍橋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甘肅臨洮寺洼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區(qū)、河北淶水張家洼遺址、四川鹽源老龍頭遺址、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新疆溫泉呼斯塔遺址核心區(qū)墓地、北京通州路縣故城遺址、西藏拉
上海是一座名人薈萃的城市,許多歷史名人在上海駐足,開啟了和上海的淵源。一間房間留下的是一段回憶、一個故事,讀者從中窺見的,是這些人的生活起居、光輝歷史,以及他們與上海共進退的堅定步伐。這里面也許充滿歡樂、也許充滿驚險、也許充滿悲傷……該書的主要內(nèi)容取材于《紅蔓》雜志“海上建筑”欄目中“名人故居”子欄目,全書將介紹40余
本書以時間為序,梳理并簡要介紹濰坊地區(qū)歷次文物普查、見諸報端的考古發(fā)掘以及各種著作中提及的考古項目,以此為基礎進行相關問題探討,總結濰坊地域文化特色。為總結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及升級保護文物的成果,附錄相關表格于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考古工作,他指出:考古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百萬年的人類起源史和上萬年的
本書是平湖市博物館社科普及讀物。報本塔坐落于平湖市的鸚鵡洲上,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百多年來,古塔一直矗立在東湖之畔,成為平湖地標,而由塔名延展而來的“平和報本,勇猛精進”,也成為新時期平湖城市的精神表述。本書圍繞“平和報本——平湖報本塔天宮出土文物特展”,從建筑、文物保護、人文故事三個方面闡釋報本塔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