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用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相結合的編寫體例,收錄了2023年自治區(qū)黨委的重要決策、重大事件以及重要工作,自治區(qū)人大、政府、政協(xié)的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黨和國家領導人來桂考察調研情況等,反映廣西在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方面的舉措及成就。
本書共分七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南方局對新中國的成立貢獻研究;南方局相關工作研究;南方局與所轄省區(qū)工作研究;南方局人物研究;紅巖精神研究;南方局歷史與時代價值研究;南方局歷史研究綜述。
本書著眼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以來的宏闊歷史,結合三個歷史決議所作出的重要結論,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重大事件和重要經驗進行深入分析,闡明了三個歷史決議推動全黨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為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找到準確答案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深刻揭示了三個歷史決議一以貫之的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科學邏輯,
該書收錄了中共中央關于印發(fā)《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的通知、《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全文和宣講提綱。宣講提綱闡述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制定出臺的背景和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和顯著特點,結合黨史和文獻部門工作實際提出了學習貫徹好《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的具體要求,對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再創(chuàng)新局面,推動新時代黨的建設各項工
《安徽早期黨組織研究》是納入安徽省社科規(guī)劃重大項目管理的專項課題成果。本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為根本遵循,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采用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的方式,全面記述安徽早期黨組織從第一個黨支部建立到第一個中共安徽省委成立(1923-1931年)的艱辛歷程和光輝足跡,重點
《中國共產黨臨泉縣歷史第二卷(1949—1978)》約20萬字,系統(tǒng)記述了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29年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臨泉各級黨組織帶領臨泉人民繼承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該書的框架結構設立為四編,這其中既有建立和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的偉大實踐,也有在全面展開建
《中國共產黨歷史百科全書》客觀記錄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知識,共收條目2113個,約265萬字。內容起止時間大體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20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統(tǒng)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重要理論、重要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獻、重要人物和重要組織機構等內容,后附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 該書
本書以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孕育之地“漁陽里”為線索,以歷史圖片和簡介性文字圖文并茂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的事跡。書稿分為六個部分:“導言:漁陽里,這是一片紅色的熱土”,介紹漁陽里街區(qū)形成歷史,總括其紅色地標功能;“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成立地”,介紹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后,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漁陽里的建設和發(fā)展;“理論宣傳的重
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yè)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本書依據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論述,從不同維度切入和梳理了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發(fā)展歷程,把歷史和現(xiàn)實、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從百年大黨如何鑄就,百年大黨的大志向、大抱負、大定力、大情懷、大優(yōu)勢、大智慧、大手筆、大胸襟、大擔當?shù)囊暯侨轿唤沂玖酥袊伯a黨“大黨的樣子”的多姿面貌及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