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你想講點什么?”本書是在日本NHKBS電視臺播出后引起很大反響的“最后的講義”節(jié)目的文字版,登上講臺的是以《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等暢銷書而聞名的生物學家福岡伸一教授!笆裁词巧?什么是生物?”這個問題他思索了幾十年!1年前的自己和現(xiàn)在判若兩人。實際上就是已經完全被替代了……”在這本書中,
法國的啟蒙理性興起于文藝復興運動,是一種抽象的理性,倡導抽象原則;亦是一種批判的理性,指向社會與政治。德國的啟蒙理性直到18世紀才登上歷史舞臺,是一種超現(xiàn)實的抽象,強調理性與信仰的和諧;亦是一種理性的批判,追求理性王國的目標。法德啟蒙理性觀存在著不同的邏輯進路,二者在理論和精神氣質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法德啟蒙理性對現(xiàn)代
大學生生命觀教育是一個涉及家庭、學校、社會及個體等多元責任主體參與的過程。責任倫理為研究大學生生命觀教育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其內含的責任意蘊、倫理特點以及鮮明的實踐特征等均體現(xiàn)出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內在倫理訴求,在大學生生命觀教育中彰顯出中重要應用價值。本書聚焦當前大學生生命觀及其教育的現(xiàn)狀,在責任倫理的視域下,從內容維
世界的邏輯構造(漢譯名著本20)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由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辦,學術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導從哲學、社會學、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倫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美學和文藝批評等專業(yè)的角度展開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旨在加強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交流與合作。本輯(總第23輯)《西方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批判理論在中國:歷
本書在一個新視野下的理論框架中將聚光燈投射到歷史上與“存在”淵源頗深的杰出人物身上,包括了吉爾伽美什這種傳說中的人物。作者將吉爾伽美什作為這次思想旅行的起點包含了一層意蘊,即存在的主題和人類的文明史幾乎同樣古老,甚至要比文字的歷史古老得多。作者從兩個大的時段選擇了曾經對“存在”有過深刻思索的典型歷史人物,以獨特的視角揭
本書是作者——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向榮關于齊美爾生命美學思想的介紹。本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齊美爾的成長歷程,第二部分對西爾美為人類做出貢獻的美學思想做了提綱挈領的歸納,第三部分揭示了生命的美好的真諦,第四部分向讀者介紹了齊美爾一生中發(fā)表的著作。
本書以法蘭克福學派藝術理論為視角,試圖對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反思和研究:首先,如何理解“審美烏托邦”這一學界對法蘭克福學派藝術理論的最普遍評價。它不僅關涉到對法蘭克福學派藝術理論之基本性質的界定問題;從更深的層面來講,它有助于我們對早已熟視無睹的關于藝術的思維定式和價值取向有所警覺并進行自我反省,從而為藝術文化問題的研究拓
《形而上學論》是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柯林武德的代表作。本書首先明確提出“形而上學是研究絕對預設的歷史科學”這一著名論斷,并基于“問答邏輯”予以詳細論證和闡述,倡導形而上學的邏輯-認識論轉向。本書也批判了以心理學和實證主義為代表的“反形而上學”對科學進步的危害及在思想上造成的蒙昧主義。此外,本書就亞里士多德的形
本書收錄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文章三十多篇,文章作者來自歐洲、美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具有不同的國際視角。面對當今全球資本主義的危機,這些文章從各自視角論證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什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有用和必要,呈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一種面貌,同時反映了當今全球生態(tài)的緊迫感,批評了西方日益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