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史學指從1912年元月至1949年10月這一歷史時期的歷史學。本書將民國時期史學納入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歷史的進程中,研究它的產生、興盛、演化,以及學術演進機制與社會的相互關系,進而認識特點,探索規(guī)律,將這個獨立斷代的史學史體系化、完整化;以史學流派、學術機制為切入點,從制度的層面和學術自身的矛盾運動中考察史學的發(fā)展變化
數(shù)字史學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它利用數(shù)字技術和計算機方法進行歷史學研究。作為一項全球性的事業(yè),它邀請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參與,為探索、理解和展現(xiàn)過去提供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方式。 本書提供了對數(shù)字史學簡明扼要的介紹。從討論歷史數(shù)字化研究的起源開始,作者探討了歷史如何以數(shù)字化形式存在的問題,隨后介紹了數(shù)字史學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
本套書編纂以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學三個學科為劃分,包括“先秦至隋唐卷”“宋元明清卷”“世界上古中古卷”“中國近代史卷”“中國現(xiàn)代史卷”“亞非拉卷”“歐美卷”“日本卷”“文博考古卷”“專門史”十卷,每卷遴選本專業(yè)名家名篇及代表性觀點、理論集萃的文章,以記錄南開史學思想變遷之軌跡,為歷史學發(fā)展提供回溯參考。
《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歷史學專業(yè)基礎考試大綱》由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組織編寫,是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歷史學專業(yè)基礎考試的綱領性文件,是考生進行考試復習的必備資料,也是其他所有相關輔導書的編寫源頭。本大綱在2023版的基礎上作了不同程度的修訂。規(guī)定了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歷史學專業(yè)基礎學科的考試
《當代史學導論》通過描述、闡釋以及分析,展現(xiàn)了在當代歷史書寫中最有意義的一些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題,這種書寫的歷史被建構起來,從而引領我們前進。本書對當今前沿學者怎樣看待史學實踐與方法論做了評論,這些是強有力的決定因素,影響了21世紀的人們的歷史方向感。本書非常鮮明地倡導一種新的史學實踐,即尋求建立全球性的史學聯(lián)系,并且在
本書遴選本專業(yè)名家名篇及代表性觀點、理論集萃的文章,以記錄南開史學思想變遷之軌跡,為歷史學發(fā)展提供回溯資源。本項目為中國近代史卷,收錄論文成果26篇。本卷包羅中國近代史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諸多重要研究論題,精選中國近代史相關領域的專業(yè)研究者的代表性成果。
本書主要由日本研究院相關研究組成,還包括張伯苓、蔣廷黻等大家涉及日本的研究,共收錄30篇文章。本書文章涉及日本從古至今的很多方面,從不同面相討論了日本的相關內容,對研究日本,探討中日關系有很高參考價值。
本書遴選本專業(yè)名家名篇及代表性觀點、理論集萃的文章,以記錄南開史學思想變遷之軌跡,為歷史學發(fā)展提供回溯參考。本卷為亞非拉卷,收錄了15篇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
本書收錄了《農民起義與張獻忠》《略論明代軍屯士卒的身份和軍屯的作用》《清代的慕府》《清兵入關與吳三桂降清問題》《論皇太極繼位初的一次改旗》《地理環(huán)境與明代女真族社會經濟的特點》《明代北京的商業(yè)活動》《明代民間宗教反叛性質探討》《貢獻突出的抗倭援朝將領宋應昌》等文章。
本書共收錄文章29篇,依內容分為史學理論及史學史、中國政治思想史、歷史文獻學、科學技術史4個專題,呈現(xiàn)該領域內南開幾代學者的治史旨趣與學術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