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編,分別為上編:心理咨詢師應知應會常識,包括心理學基礎知識、科學認識心理問題、學校心理服務工作、心理咨詢師的自我關懷等;中編:心理咨詢實用技術,包括認知行為療法、系統(tǒng)脫敏技術、正念減壓療法、情緒保險箱處理技術等;下編:心理咨詢工作原則。
本書共七章:第一章介紹了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含義、特征與關系。第二章介紹了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倫理的特點、原則與倫理規(guī)范的內容等。第三章介紹了心理分析的無意識理論、人格結構說、自我防御機制、夢的學說等理論,以及催眠治療、自由聯(lián)想、夢的分析、沙盤游戲治療、繪畫治療等方法。第四章介紹了認知主義的埃利斯的人性觀、情緒ABC理論
現(xiàn)代生活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于人們普遍陷入了一種倦怠的狀態(tài)。這種倦怠無關人們的精神健康狀況,而是一種“無所謂”的普遍心態(tài)。倦怠使快樂消退,使動力減弱。我們努力找尋各種方法擺脫倦怠,試圖重新掌控工作與生活的自主權,然而,常見的應對方式往往弊大于利:在面臨緊急任務時拖延,沉迷無意義的電視節(jié)目,熱衷垃圾食品,報復性熬夜……如果曾
《從“心”開始》這是一位六旬女性心理咨詢師的著作。書中沒有高深理論,只有親切的話語,宛如與老友促膝長談。她分享學習心理學、從事心理咨詢的點滴感悟,那些在助人過程中的歡笑與淚水,都化為智慧的結晶。同時展現(xiàn)普通人的生活畫卷,有平凡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對社會現(xiàn)象和人物的看法,也盡顯其中,發(fā)人深思。書中短文皆源于其原創(chuàng)公眾號內容
本書以本土化后的助人技術為框架、結合國內咨詢師在臨床實踐中實際遇到的挑戰(zhàn)與盲點,提供跨流派且易上手的操作指南。全書將豐富地穿插各種案例以及直接可用的模版/范例,本土化助人技術的應用也會延伸到咨詢基本流程、設置的建立,以及咨詢師職業(yè)發(fā)展中,讓讀者不僅能把助人技術用于臨床工作中助人,也可以用于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勝任力進行自助。
本書介紹了交流分析心理咨詢的思想來源、基本理論和原則,分析量表,并以案例的形式把理論和事件聯(lián)系起來,便于讀者的理解和實踐操作。
心理咨詢師札記
本書以案例+問答+解讀的形式,列舉了心理咨詢者常常提出的問題,如信任、親密關系、個人自省、親子關系、孩子學業(yè)、性格養(yǎng)成等。
在當今時代,許多人在與工作的緊張關系中掙扎。他們被自己和同事、上司的關系問題所困擾,對自己工作的發(fā)展方向感到焦慮,并由此產生了心理與身體的不適,使日常生活受到干擾。作為一名精神科醫(yī)生,作者介紹了日常工作中人們面臨的壓力,并展示了如何通過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狀態(tài),妥善處理自己和工作的關系,有效克服工作壓力。在閱讀
這是一本可以讓人獲得成長、讓心靈自由的自助類心理學讀物。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實修和境界。實修是功夫論,境界是境界論。功夫論和境界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兩個基本問題。“境界”和“功夫”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境界的提升需要功夫的實修。本書作者東振明基于儒家功夫論和境界論發(fā)展出一種新的心理咨詢范式——體悟療法。這是一種功夫取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