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齋是中國共產黨初創(chuàng)時期著名的革命活動家,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成員之一,中共二大代表,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發(fā)展做出過重要貢獻。著有《評中西文化觀》《中國社會改造原理》及譯作《假利券》等。李大釗贊為“萬里拓荒,一身是膽”,周恩來譽為黨的“忠厚長者”。為了適應廣大讀者學習和研究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的需要,特別是有助于楊明齋
《新人文研究》是由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主辦的專業(yè)性學術集刊。本刊旨在為國內外人文學者提供一個綜合性的學術交流平臺,推動跨文化、跨學科的人文對話!靶氯宋摹笔菍鹘y(tǒng)人文科學的重新審視,是對傳統(tǒng)人文科學的擴展與更新。新人文強調跨學科的合作和技術的整合,試圖打通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技術科學之間的壁壘,重建人文與技
本書是一本自選文集,之所以命名為“多領域思學偶得雜陳”,一是說明研究的深度參差不齊,有些只是淺嘗則止;有些只是還原陳述未加詳考細究。二是涉及的領域比較雜亂且廣泛,古今中外的論題都有涉及。不過,深究起來其實還是能夠反映筆者長期關注探索的一個主題,即“鄉(xiāng)土文化與中國的現代化”。文集所收三組論文中的前兩組正是針對這種現象的研
本書是以2010年—2021年的十年時間為維度,聚焦社會治理理論、政策和實踐的十年發(fā)展歷程,收錄魏禮群同志重要講話、咨政成果,及有關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和理論建設方面的系列文章,部分文章是首次發(fā)布,是智庫從業(yè)人員、高校教師、青年學生了解黨和國家關于社會治理、社會建設政策及學習社會治理、社會學理論的寶貴資料。通過閱讀能夠掌
書稿從眾多關于和平與發(fā)展的研究文獻中,選擇了12篇具有代表性的論文,如《“一體之仁”與人類和平:從孔孟到陽明》《對三種不利于人類和平發(fā)展論調的重新認識》《從“和平與發(fā)展”到“和諧發(fā)展”——國際法價值觀的演進與中國立場調適》《發(fā)展觀的演進與新發(fā)展理念》《新時代發(fā)展觀:中國及人類進程視域下的生態(tài)文明觀》《中國發(fā)展對世界經濟
文集從哲學、文化學、政治學、社會學、史學、文學、科幻、人文地理與區(qū)域研究等不同角度,打破學科界限、運用跨學科視野與方法,圍繞“創(chuàng)新的價值目標”“創(chuàng)新的理性秩序”“人文與科學的知識合作”等議題,比較系統(tǒng)、全面地呈現了哲學、科學、文學、文化、經濟等不同學科范式的跨界知識對話,探討了日新月異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知識膨脹給人類社會發(fā)展
本選題主要收集整理了強巴·南杰扎桑編著的近100篇藏醫(yī)藥、天文歷算、聲明學、工學等方面的相關著作內容,內容涵蓋《時輪三部之歷算入門》《八支精要》《根本續(xù)·釋義明燈》《釋續(xù)廣釋·甘露之源》《小疏義顯》《后續(xù)釋難如意》《詞意顯明》《醫(yī)藥寶匣》《醫(yī)典疑難除暗》《三百六十種診療辨析》《醫(yī)典本續(xù)明燈》《九絕癥分辨》《醫(yī)者心語訣竅
《中國學術》是由浙江大學中西書院劉東教授主編的一份跨學科、綜合性的人文思想類學術輯刊。本輯刊分“論文”“評論”“書評”三個固定欄目。第46輯共收錄論文8篇,評論2篇,書評11篇。論文部分涵蓋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奧古斯丁哲學,以及漢學家和版畫等多元主題;兩篇評論分別聚焦于科學史和知識所有權;書評部分展現了學者對《柏拉圖主
《中國學術》是由浙江大學中西書院劉東教授主編的一份跨學科、綜合性的人文思想類學術輯刊。本輯刊分“論文”“評論”“書評”三個固定欄目,F第45輯共收錄論文7篇,評論2篇,書評10篇。論文部分可大致分為四組,分別討論了藝術、親屬關系、清流文化和禮制。兩篇評論主題分別為印度的民主制度,以及曼德維爾論作為政治發(fā)明之榮譽。十篇書
本書設有“經學研究”“儒學研究”“理學與湖湘學”,以及“書院與儒學”四個欄目。經學研究方面,涉及《周易》理解與儒家思想,易祓的易學思想,姚鼐的易學觀,以及公羊學、穀梁學。儒學研究方面,主要討論了荀子的“群學”、唐宋間“學顏”和“尊孟”之間的張力問題、朱子學、陽明學,并對“早期啟蒙”說進行了反思、對李澤厚新儒學作了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