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普米族詩人魯若迪基最新的詩歌集,共收錄了作者新近發(fā)表的詩歌150多首。全書共由四輯組成,分別為:第一輯“小涼山很小”;第二輯“非常時刻”;第三輯“遼闊祖國”;第四輯“瀘沽湖之戀”。這部詩集是由詩人唱出來的對民族的愛,真切地表達了對祖國、民族、故鄉(xiāng)、親人、生命的強烈的愛。
本書采用繁體豎排的方式于《花外集》通體施注,每詞下分校、箋注、斠律、匯評四部分,相關(guān)資料輯為附錄,體例完備、校注詳核,允稱精善。
名列“客人三先生”之首的李黼平,是清朝嘉道年間著名詩人。其詩被稱為“粵詩冠冕”,是嶺南詩歌繼張九齡和“南園前后五子”之后的又一高峰。其詩論諸多建樹,專著《讀杜韓筆記》至今仍為學界所重。且是經(jīng)學翹楚,其《毛詩紬義》被收入《皇清經(jīng)解》。主講廣州的越華書院和學海堂,后又長寶安書院,“高足生以千計,飛騰去者,指不勝屈”。是名副
《全閩明詩傳》是明代福建全省詩歌總集,由清人郭柏蒼、楊浚在鄭杰所輯《全閩詩錄》之明代部分未定稿本基礎(chǔ)上,歷時四年纂次補編而成。凡五十五卷,選錄明代閩詩九百四十五家。所選各家均先列小傳,對生平、爵里、著述等時有考辨;選詩則兼收并蓄,眼光獨具,尤重山川名勝、人文掌故等。
本書是于興河教授的學生們整理與總結(jié)的于教授多年來演講與授課過程中的哲理語句與人生感悟。全書總分為五個部分:教育妙語,地學理念,人生哲思,詩詞品賞,詩意地質(zhì)。于教授把他的教育思想和對地質(zhì)學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每一部分都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了于興河教授熱愛地質(zhì)教育事業(yè)與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他的很多思想與理念,不僅對學
本書為清人鄭武所撰屈原作品集評,刻于清康熙乙亥三十四年,此次點校的寄蘿堂藏板為存世孤本,現(xiàn)藏江西省吉安市圖書館,世所罕見;是書注釋豐富,是彌足珍貴的注《騷》范本。
本書聚焦屈原題材文學,匯纂屈原題材的辭賦類、詩歌類、詞類、散曲類等四種文獻,首次全面客觀呈現(xiàn)自東周末至1840年間屈原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的整體風貌與流變歷程,將零散文獻系統(tǒng)化,旨在推進屈原接受美學研究、中國文學“風騷”傳統(tǒng)研究,并喚起人們對“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品格精神及楚辭藝術(sh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的再認識、再開發(fā),為豐富社
本書分觸景生情、故園之戀、聚散皆緣三部分,內(nèi)容包括:意溪一別;窖藏千年;山恩水恩;懸崖紅;庭院果香;怨梅;身影;姐姐出嫁了;停留;月下長亭;忘不了娘的身影;白發(fā)親娘;春天里等。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篤好玄學,勤于著述,主持編撰《文選》,又稱《昭明文選》,選錄先秦至梁的詩文辭賦七百余首,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大型詩文總集。本次影印的為明嘉靖嘉趣堂刻本《文選》六十卷,唐五臣、李善注。嘉趣堂本《文選》是宋代以來合并六臣注的重要版本,據(jù)南宋廣都裴氏本翻刻。南宋廣都裴氏本的底本來源為秀州州學本,今已不存。秀州州
本書收錄了詩人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100首詩歌,是詩人近年來創(chuàng)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現(xiàn)。詩集分為四輯,分別為:第一輯萬物之生(26首)、第二輯不安之書(22首)、第三輯安然之心(24首)、第四集我之于我(28首)。在四輯內(nèi)容中,詩人張偉鋒以云南大地、佤山大地為精神圖譜,時刻關(guān)注周身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注重生命個體的內(nèi)心世界挖掘,運用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