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能*的《文藝學的反思與建構》是對中國新時期以來文藝學問題的反思和建構。全書內(nèi)容主要分為六個方面:一、文藝心理學研究,主要論述心理學方法在美學和文藝學中的運用、文學與傳統(tǒng)審美心理、深層審美心理等。二、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主要論述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tài)、現(xiàn)代性、言說方式、美學之維等。三、西方文論研究,主要論述巴羅
李衍柱編著的《文學理論--思辨與對話》內(nèi)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信息時代與文藝學建設。具體闡明文藝學范式轉換的必然性,并從理論上回答了西方學者鼓吹的“文學終結論”,明確提出當今世界文藝學的基本態(tài)勢是“多元共生,和而不同”,認為“主導多元,綜合創(chuàng)新”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基本走向;二是回歸經(jīng)典圣地,原創(chuàng)性地提出和論說了柏拉圖的世界圖
意大利學者弗蘭克·莫萊蒂從自然科學中汲取營養(yǎng),試圖彌合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裂痕,從而為文學研究帶來一股新鮮之氣。具體而言,他將文學與生物學、歷史學、社會學、地理學、統(tǒng)計學、哲學等等學科的知識資源整合在一起,提出了“遠距離閱讀”理論。遠距離閱讀就是系統(tǒng)地運用圖表、地圖、樹型去分析文學現(xiàn)象的方法——圖表來自計量史學,地
《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文學理論與批評:文學理論新編(第4版)/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分為十三章,內(nèi)容包括文學與文學理論、文學與語言、文學與審美、文學與文化、文學抒情、文學敘事、文學寫作等,每章均由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經(jīng)典文本閱讀;相關問題概說。
《西馬文論與中國當代文論建設》分為四輯。第一輯為西馬文論研究,第二、三、四輯則關乎中國當代文論建設。第一輯為“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尋蹤”,收錄作者長期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代表性論文,其中《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四種模式》是國內(nèi)發(fā)表的第一篇西馬文論研究論文,其余論文則反映了作者對西馬文論的不斷追蹤研究。第二輯為
童慶炳編著的《文學--精神之鼎與詩意家園》介紹了,文學藝術與社會心理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主體、藝術文體、藝術形式、藝術趣味和文藝思潮等方面,并具體呈現(xiàn)于藝術家運動、變化和相互作用的創(chuàng)作心理機制之中。作為人的精神之鼎,文學藝術關系到人的建設與人的全面發(fā)展;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應在“歷史”與“人文”兩個維度之間保持必要
《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叢刊》由天津外國語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主編,該書為此系列書之三,設有“東方學”“印度文學在亞洲”“域外視點”“文學研究”“青年論壇”“書評”“文學動態(tài)”等欄目,旨在從不同角度對比較文學及其相關理論進行探索與爭鳴;拓展比較文學的理論范疇,對不同文化的文學現(xiàn)象(思潮流派、作家作品、文類風格等)進行深入
曾繁仁、譚好哲主編的《當代文藝理論問題》文藝美學是由中國學者提出并建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學科,自20世紀80年代提出以來,經(jīng)過幾代學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文藝美學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文藝美學也已經(jīng)被納入教育部的學科名錄?br/>在文藝美學學科的建立和發(fā)展過程中,山東大學諸位學者做出
朗西埃是法國當代知名哲學家,在歐美學界被譽為當代重要的美學思想家,其理論中重要的兩個概念是美學與政治!冻聊难哉Z》是朗西埃關于美學與政治的思考在文學上的繼續(xù)。他似乎想要重新描繪一個文學概念的體系,進行一種新的論證,重建一個從康德、謝林、施萊格爾到黑格爾的美學譜系。在書中,朗西埃就整個文學史范疇提出了文學的矛盾問題,在
關于超人,你腦海中大概刻著一個固定的印象。但自他1938年出生的那一刻起(兩個青少年創(chuàng)作了他),鋼鐵之軀的多變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雖然他一點沒有老去,但他的外表、能力、弱點和性格都以多種方式逐步演變。 如果一本超人傳記沒有詳細論述克拉克·肯特,還有他的同事露易絲·萊恩和吉米·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