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視域”是休謨哲學的立論前提,“理性觀”乃休謨關于理性的兩種傾向與觀點,即“懷疑主義”與“自然主義”。本書立足休謨“人性視域”對其理性觀的系統(tǒng)研究,就是要為休謨哲學的基本分歧——懷疑主義與自然主義的張力問題,給出一種平衡、圓融的解讀,力求呈現(xiàn)“整體的休謨”;由此亦可澄清現(xiàn)代理性概念如何經(jīng)由休謨?nèi)诵哉軐W奠基而逐步生成
索倫·克爾愷郭爾,以第一個現(xiàn)代神學家的身份而著稱,也是丹麥黃金時代的一位著述等身的作家。他既是哲學家,也是詩人和社會批評家,他的許多關鍵概念,例如恐懼、絕望和個體的重要性,影響了許多20世紀的哲學家和其后全歐洲的思想與文學!秷D畫通識·克爾愷郭爾》解釋了這位哲學家使用的反哲學一詞的含義,講述
本書對21世紀哲學的建制以及哲學所面臨的嚴峻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進行了深刻反思,對21世紀哲學的合法性與未來命運進行了系統(tǒng)思考,對在“蘇格拉底也不能得到終身教職”的當今時代“如何做哲學”這一問題進行了元哲學層面的回答,對哲學成果的評價標準、哲學的建制如何影響哲學的內(nèi)容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本書提出了具有啟發(fā)性的“田野哲學”
本書首先介紹了梅洛-龐蒂身體現(xiàn)象學心理學思想的產(chǎn)生背景,在此基礎上,論述了梅洛-龐蒂身體現(xiàn)象學蘊含的心理學方法論,闡述了梅洛-龐蒂的心理本質(zhì)觀和心理發(fā)展觀。本書還挖掘了梅洛-龐蒂身體現(xiàn)象學心理學思想在第二代認知科學和具身心理咨詢與治療等領域的當代價值。本書最后評價了梅洛-龐蒂身體現(xiàn)象學心理學思想的是非功過,展望了梅洛-
《舍勒的心靈》是當代知名現(xiàn)象學專家弗林斯教授在編輯完舍勒全集后,對舍勒思想全面進行全方位勾勒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共有九章,分主題討論了舍勒重要的思想觀念,如價值、人格與愛在舍勒倫理學思想中的基礎地位,身體和同情感任何能解決他者與自我的關系,以及與他人共在的問題,愛、怨恨等情感對人類來說的重要意義等,知識的諸形式與社會的關
霍布斯論公民聯(lián)合體(漢譯名著本22)
希望問題是康德哲學體系的三大基本問題之一,介于理論與實踐兩大領域的“中間”,是理解康德理論哲學、實踐哲學乃至整個思想體系的一把重要鑰匙。一直以來,學界對于康德希望問題缺乏專題化、學理化的研究,導致該問題長期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本書以康德希望問題為核心,梳理其包含的“顯隱二重結(jié)構(gòu)”,即“顯性結(jié)構(gòu)”—道德前提、幸福對象、幸
本書以歐洲思想史為鏡鑒,全景式地介紹了從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到20世紀初共百余年的俄國思想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在作者看來,俄國的18世紀和19世紀構(gòu)成了一個具有鮮明特征的文化時代,便于人們將它視為一個結(jié)構(gòu)整體。正是在這一時代,作為一個群體的知識分子在俄國出現(xiàn),他們關于俄國命運、關于自身使命等問題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義;他
聯(lián)結(jié)先天綜合判斷的主謂詞的中介或第三者是什么?(簡稱“第三者問題”)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但一直以來學界對該問題都缺乏應有的重視,更缺乏對該問題系統(tǒng)而專門的研究。本書系統(tǒng)地探討了純粹數(shù)學、自然形而上學、實踐哲學、美學等領域中先天綜合判斷的第三者問題,并對該問題的來龍去脈做了大致的梳理和闡釋。第三者問題的研究對理解和
《俞吾金全集》共20卷,將俞吾金教授的全部作品分為生前出版的著作,生前發(fā)表的中文文章、外文文章和遺作三個部分,匯聚了俞吾金教授一生的學術(shù)精華,是其哲學思想的全面體現(xiàn)。全集不僅收錄了俞吾金教授在哲學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哲學文化和美學等諸多領域的學術(shù)專著,還包含了俞吾金教授生前發(fā)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