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偉大的表演:進化的證據(jù)》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道金斯的又一部經典佳作。道金斯在書中運用大量跨學科的故事,數(shù)百幅精美圖片以及考古學,物理學,化學,胚胎學,數(shù)學模型,向我們證實:進化不僅是一個理論,而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它有著驚人的力量、簡潔和美好;進化和我們同在在我們內部、在我們身邊、在我們之間;它的工作成就嵌
本書共分十二章,內容包括:地球的誕生、地質年代表與動物進化史、動物染色體的進化、呼吸功能的進化、呼吸功能的進化、動物界內環(huán)境防御功能的進化、造血器官的進化等。
世間的一切生命在漫長的歲月中,有多少能堅持到今天?它們源于何地,又終于何時?生命個體的結束對于我們的世界不會有什么影響,可是一個種群的消亡那將是怎樣一種悲呢?世界因為參差而美麗,而每一物種的消失都讓這種參差變成一種缺憾。人類正是出于對生命的敬畏,同時也是對自身生存環(huán)境的憂慮,開始思考那些曾經存在過的物種為什么會消失,這
《生物進化(第3版)》是一部全面而系統(tǒng)介紹進化生物學的教科書。全書共分23章,涵蓋了進化生物學的各個方面,還涉及生命科學甚至社會科學的不同領域。從西方早期的自然神學到達爾文進化論,從生命的早期起源到當今的生物多樣性,從傳統(tǒng)的化石和形態(tài)學證據(jù)到如今的DNA和基因組信息,從經典的群體遺傳學理論到物種形成的新假說,從基本的生
本書對進化理論在達爾文之后的發(fā)展做了頗為細致的梳理,試圖描繪出一幅較為清晰的發(fā)展脈絡:進化綜合理論與分子進化中立理論兩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在對待達爾文之后進化學發(fā)展史觀問題上的共識與分歧;19世紀后半葉兩位著名學者魏斯曼和海克爾對進化理論發(fā)展的貢獻;1880年代末到1920年代,達爾文主義被逼入低谷;1930年代到1960
邁克爾?坦尼森在書中依托在世界各地的實地考查,探討了自然的未來和即將到來的第六次大滅絕,以及人類能否熬過大滅絕的考驗,并以此進行了一系列推理思考:沒有了人類,海洋是否能夠恢復以前的面貌?生命的形態(tài)能否恢復到人類出現(xiàn)之前變得非常大?會有極少數(shù)人類熬過即將到來的大滅絕嗎?這些人群會不會孤立成為不同的物種?征服火星能否帶來另
哲人培根說過:“讀史使人睿智。”是的,歷史蘊含著經驗與真知。科學的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曾為之不懈努力,這里面不僅有著艱辛的探索、曲折的經歷和動人的故事,述有成功與失敗、歡樂與悲傷,甚至還飽含著血和淚。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堪稱人類科技文明發(fā)展過程中*寶貴的財富。。本系列叢書共30本,每本以學科發(fā)展狀況
1859年出版的達爾文著的《物種起源》首次系統(tǒng)而有證據(jù)地闡述了進化論的主張。書中的論斷震驚世界:生命只有一個祖先,生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發(fā)展而來。該觀點首次有力地推翻了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被學術界、思想界公認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 《博雅經典閱讀文叢:物種起源》在人類思想發(fā)展史
本書真實地記錄了達爾文隨“貝格爾號”展開為時五年科學考察的生動有趣的過程(1831-1836)。分為“動物”、“人”、“地理”和“自然”四個部分,共有80多幅精美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