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驛站(第二輯)
敦煌文化驛站(第四輯)
敦煌文化驛站(第三輯)
本書為首次系統(tǒng)對萬里茶道鶴峰段遺存資料進行的全面介紹及總結,是助力萬里茶道申遺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萬里茶道鶴峰段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為湖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是萬里茶道唯一的土司政治制度和社會形態(tài)的遺存節(jié)點。茶道總長約330公里,其中完整茶道約90公里,保存有較好的石板路面及石臺階道路,且茶道沿線保存著數(shù)
本書為“絲綢之路名簡”叢書之一。該叢書采用“一簡一書”的形式分冊整理,包括簡牘整體展示,單枚簡局部展示,以高清圖像結合甘肅簡牘博物館研究人員的專業(yè)解讀與賞析,向讀者深度呈現(xiàn)絲綢之路簡牘的歷史文化價值與藝術審美特質,為書法愛好者提供清晰的臨摹、賞讀范本。《相利善劍刀冊》出土于居延漢代甲渠候官遺址,主要內容為鑒定刀劍的標準
本書是關于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的一部融學術與實用為一體的古文字工具書!堵庙槻┪镳^所藏甲骨文字編》盡量吸收甲骨文字考釋和甲骨綴合的最新研究成果,注意運用考古類型學的方法,盡可能全方位地展示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文的字形,以供從事歷史文獻、古代史、考古、文字學、書法、篆刻等方面的工作者使用,增加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的曝光率和使用
本書基于我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所依托之重要考古遺址的國家重要文化遺產屬性以及自身的公共產品性質、“具有全國性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之基本定位,深度闡釋了我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公共文化空間功能定位,全面解析了其相應之綜合性功能體系,科學構建了我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功能實現(xiàn)機制,并通過案例分析客觀揭示了當前實踐中我國國家考
本書運用無人機拍攝和史前聚落遺址三維重建、地理信息系統(tǒng)等空間信息技術,結合田野考古調查、發(fā)掘等資料,探討江漢平原史前聚落遺址的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過程,提出該區(qū)域史前先民認識與改造自然環(huán)境的方式和人地關系模式。認為史前人類為了能夠在江漢平原繁衍生息,必須掌握當?shù)貧夂、水源、環(huán)境等多項特征,審慎地選擇合適的居住與耕種地域,
本書以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收藏的239通371幅高陽碑刻拓片為底本進行的整理與研究。這批藏品均為民國時期拓本,包括文化教育類碑刻、公益事業(yè)類碑刻、墓碑等,涵蓋高陽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人物、家族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豐富,相比一般傳世文獻資料更為原始,為研究明、清、民國時期高陽歷史乃至中國北方社會的風土人情、文化教育、社
本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大型服飾文化工具書《中國歷代服飾文物圖典》的精選本,從出土或傳世的服飾實物、歷代名畫、陶俑、玉雕、石刻、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瓷器、牙骨雕、金屬器、竹木、拓片、刻本插圖、紡織品中選收約800件文物,簡述其年代、質地、尺寸、出土地點或收藏單位、文物價值、服飾結構、形制特點、穿著方式、典章制度、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