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講授當代文學批評觀念和方法,主要內(nèi)容包括緒論與文學批評的歷史和功能、文學批評方法論、文學批評的寫作三部分。分別講述了社會歷史批評、印象批評、心理批評、文體學批評、文體批評、性別批評、文化批評等批評方法的理論觀點、基本特征和分析步驟,批評主體、寫作技巧及批評文本樣式。
本書為比較文學理論領域的英文學術研究論文集,主要討論西方的文學現(xiàn)象及文學理論問題,收錄論文近20篇,涉及女性主義批評、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闡釋學等論域。收錄論文的作者有國內(nèi)外知名學者,也有國內(nèi)相關領域的博士研究生等新興青年學者,文章論證嚴謹、材料豐富、視野開闊,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原版文學核心概念叢書之一
本書輯錄了“文學基礎理論及批評理論研究”、“西方文論研究”、“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圖像與媒介理論研究”、“作家作品評論”等專題性研究論文30余篇,另有“附錄”2篇。現(xiàn)所收入論文是通過認真審讀從80余篇文章中選定的,這些研究論文注重問題意識,強調(diào)學術性、現(xiàn)實性、導向性,對當前我國文藝理論領域里的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傅山是明末清初傳奇而又神秘的人物。他通曉經(jīng)史、諸子、佛道之學,諳熟金石音韻學,兼善詩書畫,有“醫(yī)圣”之名。本書講述了傅山歷史上首次聯(lián)合學生赴京請愿為老師平反的壯舉、反清復明的經(jīng)歷等,概述了其理學思想、社會啟蒙思想、治學之道,及其文學、書法、繪畫理論,解析了傅山如何在動亂時期成就全能之自我。
本書是為文學類研究生編的一部方法論讀本,分為思想篇、視野篇、治學篇、方法篇和經(jīng)典篇五個單元,主要介紹前輩學者的學術思想和精神、學術大家的治學經(jīng)驗和方法,以及經(jīng)典性的學術成果或案例,目的是幫助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學術思想,開拓學術視野,掌握學術路徑,培養(yǎng)學術方法,對文學類研究生的學術成長起到一點促進作用。
本論集是作者近30年來對文藝及其理論思考的一次匯集,內(nèi)涉文學、詩歌、戲劇、電影、繪畫等諸門類,兼及哲學、美學、藝術理論與藝術教育。從中可以觀察到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處于劇烈變動的社會轉(zhuǎn)型時期,一個文藝研究者如何與他時代文藝的相遇,他的適應、摸索、判斷與選擇。
比較文學影響研究從法國學派開始就注重文學文本之間的事實聯(lián)系,其研究“路線圖”和跨文化傳播學的研究范式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 《文本傳播對話:從比較文學影響研究到跨文化傳播》分為:文本、傳播、對話三部分。“文本”圍繞文本概念的起源、內(nèi)涵、發(fā)展和流變展開,認為比較文學批評要立足于文本研究;“傳播”分析了西方的一些概念、思潮、文
《文藝論ABC》一書,是一本文藝學的入門書,語言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具有文藝學工具書性質(zhì),適合于高校文藝學專業(yè)及對文藝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全書分為18章,以古今中外的文藝家及文藝作品為例,重點論述文藝的本質(zhì)、文藝的鑒賞、文藝的創(chuàng)作等文學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