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四卷,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了1978-2021年共產黨人在湖南的不朽功績以及湖南省內的紅色遺址遺跡。具體內容包括:偉大的歷史轉折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chuàng);改革開放的展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共中央主席(總書記)、國家主席、黨的第一代領導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今天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被精心引導和栽培。
南昌起義勝利之后,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在大埔縣三河壩分兵,主力部隊南下潮汕,第二十五師在朱德率領下,在三河壩阻擊圍追之敵。經(jīng)三天三夜激烈阻擊戰(zhàn),起義部隊跳出強敵重圍,南下尋找主力部隊,抵達饒平茂芝時卻得知主力部隊在潮汕失敗了。這支四面受敵包圍、官兵思想動搖的起義部隊余部,要往哪里去呢?朱德組織了20多位團以上干部,主持召
《中共黨史黨建研究年度報告(2022)》是一本系統(tǒng)了解2022年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前言的資料性讀本。本書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組織編寫,主編為王炳林。全書分五章,在認真和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黨建重要論述的基礎上,既對2022年度學界對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科學發(fā)展的研究狀況進行了總結分析,又系統(tǒng)總結了202
本書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領導的行動綱領,集中體現(xiàn)黨的理論指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fā)展道路要求,對明確團的屬性、推進團的工作、加強團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宣示、規(guī)范和引領作用。2023年6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團十九大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根據(jù)新形勢新任
本書收入自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后,至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召開前這段時間內的重要文獻,共74篇。其中,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xié)、中央軍委的決議、決定、意見、通知、賀電等22篇;中央領導同志的報告、講話等52篇。有12篇重要文獻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中央領導同志的文稿都經(jīng)本人審定。
本書記述了自1928年中共日照縣委建立至2022年2月中共日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止,中共日照市委組織部的情況,內容包括:大事記、地方黨組織及組織工作機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干部隊伍建設、組織部自身建設、老干部工作、重要活動和重要會議、人物等。
自2012年11月15日就任中央軍委主席至今,習近平的足跡已遍及海陸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和七大軍區(qū)。在軍隊的重要會議上和視察部隊期間,習近平發(fā)表了很多重要講話。本書輯錄了習近平任中央軍委主席以來的關于軍隊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理念關鍵詞,將其分為形象比喻、俗文俚語和詩文引用等四個篇章,對其進行語境、語源分析
本書闡釋了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的內涵、意義、理論指導,分析了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時代境遇,透析了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面臨的問題和原因,梳理了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的領域,并提出了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的路徑。
北京平谷區(qū)鎮(zhèn)羅營鎮(zhèn)明清、民國時期隸屬密云縣,民國時期為密云縣第三區(qū)。以南北水峪根據(jù)地為核心區(qū)的鎮(zhèn)羅營地區(qū),在冀東革命史上,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為平谷區(qū)的“平谷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鎮(zhèn)黨委的努力下,鎮(zhèn)羅營革命歷史紀念館與2021年順利建館。紀念館分為上下兩層,占地面積600平米,建筑面積900平米。展館以冀東地區(qū)著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