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當代法律修辭理論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困境,指出把法律作為修辭理論是擺脫當前難題的一種重要出路和理論創(chuàng)新,并在對這種理論進行重述、證成和重構的基礎上,建構了中國法治現代化亟需的規(guī)范性法律修辭理論。這種規(guī)范性修辭理論從總體上分為修辭開題和修辭論證兩個部分,而每一部分又從理論建構和操作方法兩個方面予以深入探討。
《馬克思主義與法律學刊》以選譯和評介國外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的研究成果,集中刊載國內關于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打造國內外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研究者的學術交流平臺,促進馬克思主義法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的繁榮與發(fā)展為宗旨。本卷分為論文、評論、動態(tài)、書評、訪談五個部分。書稿的論文主要涉及馬克思主義法律本質
當前法律理論的前提是法官在現代法律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往往忽視了立法者的作用。本書則從立法者的視角出發(fā),認為立法是一種理性創(chuàng)造,試圖建立起立法法理學,探究實踐理性在立法過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作者通過分析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霍布斯、哈貝馬斯等從古至今眾多思想家的法哲學思考,在學理上闡明了法律從何而來立法者應該如何立法等重
本書分為五個專題。專題一對航空法進行比較研究,分別研究日本和法國的航空法相關制度;專題二是外國法律制度研究,分別介紹德國、韓國和歐盟的相關制度;專題三側重比較法實務研究,對認罪認罰、律師虛假稱述、數據隱私保護三個問題進行系統分析闡釋;專題四是國際法規(guī)則研究,研究避風港反通知規(guī)則、國際環(huán)境爭端中的科學證據采用規(guī)則、國際商
法學論文寫作是法律專業(yè)人士學術科研的基礎要求和實際工作的常用技能,也是檢驗法律基本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書中,張翔教授基于自己寫作的具體經驗,從實操角度講述如何撰寫法學論文。除了“楔子”“附錄”“尾聲”之外,本書正文分為四個部分:“選題與準備”“結構安排”“具體操作”“修辭與積累”,幾乎是“手把手地”、毫無保留地將作者
本教材將以傳統形式邏輯和當代非形式邏輯為基本內容,同時將吸納一些現代邏輯,如道義邏輯知識,力求使邏輯與法律融為一體。但是,鑒于法學領域中法律職業(yè)思維方法的某些特點,絕非簡單地套用傳統形式邏輯知識就能發(fā)揮其應用效力,甚至有些問題根本就不是現行的傳統邏輯理論能夠給予準確、合理闡釋的,因此,本教材將立足于司法實用的角度,對現
王肯堂所著《律例箋釋》在明清時被奉爲律學圭臬,廣泛流傳,也多被清代律例注釋書引用。如清末律學大家薛允升著《唐明律合編》時,徵引《律例箋釋》達一百二十多次!堵衫{釋》是在其父王樵所著《讀律私箋》基礎上的擴大增輯之作,不僅大幅擴編了其父親釋律的內容,更多有自己的獨抒創(chuàng)見,遠超其父的範圍,也在學術史上形成了自己的地位。但關
《私法》設置3個欄目:專題研究、論文、評論,每卷約為13篇文章。其中,“專題研究”專欄主要聚焦研究國家重大立法問題,通常為《民法典》的制定、解釋及適用等基礎理論研究!罢撐摹睂谥饕诎偌抑L,精選收錄民商法、民事訴訟法、知識產權法、國際私法等私法領域學者對于基礎理論的研究論文,旨在為私法理論的發(fā)展和完善提供參考!霸u
《法律文化論叢》匯集所有研究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成果,并倡導今古相參、中西互證;秉承視角多元、話題廣泛、觀點新穎的宗旨,力爭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凡有關法律方面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研究作品皆在刊載范圍內,尤以精神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觀念文化為采稿重點。第十二輯包括講演錄、刑法文化、法律文化原理、譯林等特色欄目。
本書稿以討論實錄的形式呈現法學專業(yè)師生課堂研討現場,一方面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閱讀經典的能力,夯實其法學基礎知識。本書的討論內容豐富,注重發(fā)散性思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于初學法學的讀者、高校法學專業(yè)教學具有啟發(f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