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宗旨在于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分析法現(xiàn)象領域的基本問題,揭示法律運行的主要機理,探討法律變革過程中的規(guī)律性,以期回應時代,尤其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對理論法學的迫切要求等。
本輯分別從理論探討、田野調查、糾紛解決機制、地區(qū)治理、侗族法人類學專題等視角進行深入探討。主要內容包括:馴服還是掉這匹人頭馬?——關于法律人類學身份的幾點思考、法律人類學研究的現(xiàn)狀和展望:2010-2014等。
本書系共12冊,通過文化典籍(原文選讀、文意疏通、義理揭示)、文化傾聽(闡述所選句段的文化價值)、文化傳遞(傳遞優(yōu)秀的文化信息)、文化感悟(啟發(fā)學生讀后思考)等欄目來全面闡釋這些主題,使學生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感悟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從中認真汲取其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以此來培養(yǎng)中學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認
本書為“北師大法學院10周年院慶系列叢書”之一,所收納的55篇碩士論文全部從法學院建院以來歷年的很好學位論文中精挑細選而來,涉及法學院目前設置的全部專業(yè)方向,其中包括基礎理論法學論文7篇、憲政法學論文5篇、民商事法學論文8篇、經濟與環(huán)境資源法學論文5篇、刑法學論文13篇、訴訟法學論文8篇、國際法學論文9篇。本書代表了北
盧建平主編的《法學新思(京師法學博士學位論文薈萃)》收錄了法學院建院以來的已通過答辯的38篇基礎理論法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訴訟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等法學分支學科的博士學位論文,這些博士學位論文在選題和內容上密切聯(lián)系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際,或者對以往理論研究中尚未研究或者研究不夠深入的課題展開探索性研究
診所式教學起源于美國,用于對法律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它是借用醫(yī)學上的診斷和治療的方法來培養(yǎng)法律人才,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實戰(zhàn)性,其實質是提示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性特性。本書不僅描述了診所式教學在立法、司法中的具體運用,還用之分析具體的案件以及領域的問題。診所式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運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方孝岳、周蓓、陶孟和編*的《大陸近代法律思想小史(上下)(精)》系根據智利阿爾哇列茲(Alvarez)《法的研究及民法編定的一個新概念》一書中的兩篇編譯而成。其內容并非意在分析歐陸各國法律思想與學說的源流演變,而在于說明十九世紀以來,歐洲大陸各國經濟與社會變遷及由此所引致的私法學說及民事立法上的新發(fā)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
由小野清一郎*的《法律思想史概說(精)/民國專題史叢書》系對自人類原始社會到日本明治維新以后的各國不同時期法律思想的歷史考察,認為法律思想史屬于精神文化史的一方面,因而注重通過精神文化的層面如藝術、宗教等去理解和分析法律思想的形成和演變。觀點獨特,涉及面廣,不但在闡述法律思想史,同時也可以看到對其他藝術形態(tài)的闡釋。
曹恭翊、周蓓編*的《法治通史集權資憲通史(精)》是《法治通史》和《集權資憲通史》兩部*作的選編,擇錄三鑒九通等記載中國典章制度的政書中合乎立憲法制者,分門編纂,使民國的學子們得以此研求法政,以達古今融會貫通之效。這部*作無論對當時還是后世中國法學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包括有《法治通史》代議部之政治學;《集權資憲通史》
該書分為三大部分:分別介紹了歐洲、北美和亞洲的法哲學和社會哲學,并附上了大量的原始文獻,讓讀者更直觀的領略法哲學家的思想。 第一部分題為歐洲,分為古代、中世紀和現(xiàn)代三節(jié)。第一節(jié)古代的內容包括:前蘇格拉底時代,自然法學家,兩種自然哲學的世界概念,智者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葛與塞涅卡等。第二節(jié)中世紀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