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為《附錄和補遺》的一部分,是叔本華的心血之作。叔本華以簡單的語言道破人生智慧,分章闡述了人類主體的美好素質(zhì):品格、智力、性情、體魄,以及這些美好素質(zhì)對于人的幸福的關鍵作用,指導人們獲得快速成長,真正享有幸福。因書中討論的內(nèi)容與我們?nèi)粘I畹姆N種都極為接近,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發(fā)廣泛共鳴。
本書中“人生的智慧”完全是意識領域里的概念:所謂“人生的智慧”,指的是能夠讓我們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的一門藝術,在哲學上可稱之為“幸福論”。
《孟德斯鳩:政治與歷史》是二十世紀后半葉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路易·阿爾都塞生前出版的部著作,也是他的一部代表作,是他進入理論成熟過程的里程碑。它不僅以精微深刻的闡釋成為研究孟德斯鳩和現(xiàn)代政治科學誕生的一部經(jīng)典,而且也包含著貫穿作者畢生思想的眾多主題的開端,尤其是他獨特的文本閱讀方法和“理論迂回”的戰(zhàn)略。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著于約公元397年,是西方文學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該書共十三卷,前九卷生動描述了奧古斯丁前43年的人生歷程,第十卷以此為基礎思考了記憶的本質(zhì),后三卷探討了《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的相關內(nèi)容。奧古斯丁認為,個人經(jīng)歷可以體現(xiàn)上帝的意志,上帝塑造了人類的人生軌跡,指引著人們來到他的身邊。《懺悔
《德國哲學》是由湖北大學哲學學院主辦、湖北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協(xié)辦的專門研究德國哲學及相關問題的學術性刊物?飳嵭幸(guī)范的審稿制度,由編輯部對稿件進行初審,并分配給專家匿名評審,擇優(yōu)錄用!兜聡軐W》從1986年至2001年由張世英先生任主編,洪謙先生、賀麟先生和熊偉先生為顧問,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共聯(lián)
將拉康的思想重新放入它所萌發(fā)的場域,追溯他如何讓弗洛伊德的精華擺脫奧斯維辛之后被壓抑、模糊和稀釋的命運……并最終構(gòu)建出一個晦澀又透徹的思想體系。 本書詳述了法國20世紀的精神分析大師、哲學家、思想家的雅克·拉康混亂、固執(zhí)而傳奇的一生,作者以史為線呈現(xiàn)拉康非正統(tǒng)的、錯綜復雜的學術理念和思想的形成、發(fā)展與影響歷程,描
相比較于絕大多數(shù)的哲學著作,《九章集》算不上是一部系統(tǒng)性作品,它由波菲利輯錄普羅提諾不同時期所寫的54篇文章所成。波菲利分六卷按每卷九章的模式進行編輯,并撰寫長篇序言“普羅提諾的生平和著作順序”綴于《九章集》之前。波菲利的“序言”細述普羅提諾的生平行狀和著述由來,是歷代讀者了解和研究普羅提諾不可或缺的基本素材。本叢書“
本書收錄兩篇奧古斯丁對話錄。《獨語錄》是其早期對話錄的高峰,《論自由意志》則被認為是理解其學說的最好入門讀物。前一篇對話是奧古斯丁與自己理性的對話,反映了他在哲學體系上的最早努力。它開始于討論靈魂,對靈魂的探討邏輯地導向考察真理、錯誤、普遍的懷疑、靈魂的不可朽壞性,以及理智知識的起源問題。后一篇對話則主要回答惡的來源問
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關注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具有強烈的實踐目的。他將人類文化與社會實踐的特有形式關聯(lián)起來,關注人在世界中的基本狀態(tài),并通過生活實踐來獲得哲學智慧。與前人相比,維特根斯坦更加注重共同體的習俗、慣例、制度、傳統(tǒng)等因素對人們社會實踐的影響。維特根斯坦的這種實踐哲學觀可以看作是對人們?nèi)粘I钚问降难永m(xù),標志
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Hans-GeorgGadamer,1900-2002),德國哲學家,當代解釋學代表人物,一生著述甚豐,主要集中在哲學美學和歷史哲學兩個領域。他于1960年出版的《真理與方法》一書標志著現(xiàn)代哲學解釋學的誕生,并成為該領域的經(jīng)典著作,也由此奠定了伽達默爾作為現(xiàn)代哲學解釋學大師的地位。 本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