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是印度持有的制度,是理解印度社會和文化的一把鑰匙!斗N姓與印度教社會(修訂本)》利用社會人類學家的調查報告和大量的文獻材料,對種姓制度的起源、概念、構造特點、變化、種姓與印度教社會的理論等作了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該書視野開闊,資料翔實,是了解印度社會、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參考書。
傅高義為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日本和中國研究專家!度毡镜谝弧纷猿霭嬉詠碓诿绹、日本暢銷,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它列為部長和高級官員的必讀書。書中作者從社會學的角度對日本的經濟發(fā)展進行了細致的考察,從公民教育、社會福利、犯罪率控制、政治體制等七個方面分析了日本發(fā)展的原因。 作者對日本制度的優(yōu)秀方面進行了贊揚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歐盟積*公民教育及其對中國公民教育的啟示(10YJAZH100)”的*終研究成果,分為五章。各章研究內容簡介如下: *一章21世紀初歐盟積*公民教育的現(xiàn)實背景; 第二章21世紀歐盟積*公民教育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終身學習過程中的歐盟積*公民教育
美國政黨政治透視
亞歐中心地帶,即俄羅斯中亞東歐及高加索-中東,西方學術界稱之為“歐亞”,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戰(zhàn)略價值,一直以來在亞歐大陸和全球格局、國際關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冷戰(zhàn)結束以來,由于該地帶眾多民族國家的新近獨立,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此起彼伏,似成國際政治中的“黑洞”和&ldquo
施米特稱,“德國問題”乃為“20世紀重大問題”之樣板立足新興民族國家的政治處境,自編政論集,為現(xiàn)代性問題展開思想斗爭《論斷與概念》是施米特生前自編過的兩部政論集之一,包含講演、書評、法庭陳詞等,涉及范圍廣泛,如公法、政治思想史、國際和國內政治,立足于德國作為新興民族國家的
本書是一部論述20世紀美國新中產階級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譽為“具有遠見卓識的啟迪之作”。它在首次出版之后的這些年里,成了該領域的經典之作,并不斷地吸引著新的讀者。正如霍拉斯?M.卡倫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所說,這是“白領金字塔中每一層次的人都值得一讀和值得思考的著作。它將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
《羅馬帝國元首制研究:以弗拉維王朝為中心》研究的主要范圍是弗拉維王朝時期。弗拉維王朝是羅馬帝國的第二個王朝,它起于公元69年,止于公元96年,前后共計27年。這個王朝之所以被稱為弗拉維王朝,是因為該王朝的三位元首葦斯帕薌(公元69-79年)、提圖斯(公元79-81年)、圖密善(公元81-96年)都是弗拉維家族的成員。弗
《亞非論叢》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匯編了學院教師和相關領域研究者撰寫的有關亞非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和語言文學等方面的優(yōu)秀論文,涉及內容包括“一帶一路”非通用語人才培養(yǎng)問題、中國文化在相關亞非國家傳播問題,以及亞非國家文學和語言學研究等問題,反映了亞非學院資深專家和中、青年教師在上述領域的
本書以東亞地區(qū)的主權觀念為研究對象,將主權觀念在東亞的生成過程放置東西文明相遇、磨合、互構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比較分析了東亞地區(qū)主權觀念的古代淵源、近代衍生和現(xiàn)代特征。書中認為東亞政治話語中的“主權”與歐洲政治話語中的“主權”在內涵上是有區(qū)別的,并嘗試解答:這些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是如何形成的?對當前東亞地區(qū)秩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