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心理學普及類讀物。對于一部分讀者來講,讀弗洛伊德原著難免會覺得晦澀難懂且枯燥,借助本書的解讀,讀者能更好地理解與吸收弗洛伊德理論的精髓。作為青年學者、精神分析學派的狂熱追隨者,本書作者戴軍對弗洛伊德的個人生平及理論著述有著系統(tǒng)的了解及自己獨特的見解,他的文字流暢,有自己的原創(chuàng)洞見,能夠從一定的高度為讀者進行一個
本書是河南大學黨委宣傳部“學科發(fā)展史編撰工程”的結項成果。本書共十一篇,從學科發(fā)展概論、學科隊伍、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心理學期刊發(fā)展歷程、心理學實驗室建設、心理學社團組織建設、歷代學人、優(yōu)秀學子、回憶錄等方面,介紹了河南大學心理學學科從1924年中州大學教育學系心理學課程的開設至今,歷經(jīng)近一個世紀的發(fā)展。
為何當代人沉迷于用手點按手機屏幕?為何電影中的僵尸走路時雙手總是向前伸直?為何手必須保持忙碌,而“游手好閑”成了一種罪惡?無處不在的手與我們的精神生活究竟有何關聯(lián)? 從嬰兒的游戲到成人的社交,從古代的宗教儀式到現(xiàn)代的數(shù)字生活,手忙碌的身影無處不在,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手的使用史。改變的是手的
在這部最初于1971年出版的20世紀思想里程碑式的著作中,斯金納對人類和社會做出了明確的陳述。《超越自由與尊嚴》認為只有更為有效地處理人類行為,才能解決當今世界的問題。書中提出,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修正傳統(tǒng)的自由與尊嚴的概念,雖然這兩個概念在我們反對多種暴政的斗爭中發(fā)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但現(xiàn)在它們卻使得我們一直采用懲罰的
收錄弗洛伊德四篇抑郁主題的經(jīng)典著作,一部真正可以進入和讀懂的弗洛伊德選集: 《魔鬼學神經(jīng)癥》:對兩百多年前一起鬼上身事件的心理分析,如同偵探小說,向著人類靈魂深處層層闖關! 《哀悼與憂郁》:為哀正名!哀傷時,世界是貧瘠的;憂郁時,自我是貧瘠的。憂郁有害健康,但哀傷是一種健康的情感! 《論自戀》:驚世的一家之言:一切抑
行為主義是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而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采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行為主義強調運用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本書是行為主義代表人物華生的代表作。
《行為心理學》一書詳細介紹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約翰·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它區(qū)別于一般的心理學思想,跳出了研究意識的框架,通過研究行為進而勘察心理活動。在《行為心理學》一書中,約翰·華生將心理學看做是一門純粹客觀的自然科學來研究,由人體的肢體反應、情緒動態(tài)和語言表達入手,用專業(yè)的心理學語言,進行了精妙的分析和敘述!缎
本書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是“早期精神發(fā)展”,第三部分是“外部客體的角色”,第四部分是“精神痛苦”,最后一部分是“實踐與理論”。在每個部分中,作者圍繞每個主題分別對克萊茵和溫尼科特兩位大師的理念和臨床范式展開了精要的介紹,并開展了詳細且具有針對性的比較與對話。全書主要包含十章和五次對話,讓讀者對
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與壓抑,滋生了很多心理問題,人心陷入困頓。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博·雅各布森在本書中整合了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眼中的人生的六個基本的生活困境或生活問題:幸福與痛苦;愛與孤獨;逆境與成功;死亡焦慮與生命承諾;自由選擇與人生義務;生命意義與無意義,發(fā)人省醒,并以執(zhí)業(yè)心理學家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議,帶領讀者轉變心態(tài),發(fā)掘
本書從拉康派視角介紹了精神分析技術。不同于其他論述拉康的學者,芬克博士通過大量的臨床實例詳細闡述了他所實踐的拉康派的傾聽、提問、標點、切分和解釋技術,并且使用自己案例中的臨床片段,詳細地檢視了對夢與幻想的工作,以及對轉移和反轉移的處理。芬克博士不斷勾勒出精神分析其他流派和拉康派之間的差異,批評了精神分析中越來越普遍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