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80年代置于當代中國以至百年現(xiàn)代中國的視野下予以觀照,在以文學研究的視角為主的基礎上融入文化研究與社會學研究的元素,著重分析了新時期以來的文學作品包括影視作品和音樂作品,如80年代流行音樂的文化內(nèi)涵、恢復高考與新時期文學的高考敘事、新文學中的飲食書寫與鐵路敘事、女性寫作以及成長敘事等一系列命題。
本書輯錄整理1937-1941年間上!陡呒壷腥A英文周報》《譯從》《中學生英文雜志》《英文知識》《名著選譯月刊》等雙語報刊雜志刊載的魯迅、胡適、林語堂、丁玲等名家作品與翻譯,以及部分中國作家的英文寫作。該書首次對1937-1941年上海公共租界與法租界的公開出版物進行了整理、匯編,選取的時間點較為短暫,但不乏學術價值。
本書通過挖掘文學作品蘊含的中華人文精神,為當下的精神價值塑造和國民素質(zhì)提升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歷史經(jīng)驗。本書兼具學術性與趣味性,既可為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提供參考,更適合大眾閱讀,以便于古典文化的傳播、傳承與發(fā)展。
本書從文學、史學、政治學、藝術學角度,對產(chǎn)生于周代的經(jīng)典,特別是《詩經(jīng)》《左傳》《周易》《尚書》,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新穎的觀點,同時,透過文本對春秋時期的城邦社會生活、春秋世族的衰落、春秋文學的變革等問題進行了考證。本書集中討論周代的文學、歷史、社會問題,對于讀者了解經(jīng)典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現(xiàn)實,從不同
本書是作者讀書和學術研究的一個札記,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余心有寄”,是作者的隨筆,講述了從博物館、圖書館、研究室、收藏家、專家處得來的故事,借小的題目做大的發(fā)揮。第二部分“唐宋詩屐”,講述唐宋詩的技藝、對詩歌進行點評。第三部分“思想史話,講述了中國古代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包括司馬遷、老子、莊子、蘇秦、阮籍、韓愈等。第
本書是廣西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胡大雷先生近年來文學研究的一個集子。本書所收錄的文章,都曾在各專業(yè)期刊發(fā)表過,內(nèi)容涵蓋文藝理論、文學史等相關內(nèi)容,包括了對作家、作品、文體起源、發(fā)展歷程、文學流派、文學理論、作家作品的考據(jù)和研究等。
本書由23篇文章構成,每篇探討一個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的話題,大部分涉及先秦兩漢文獻考究,內(nèi)容涵蓋文學與文學經(jīng)典說,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意義,中國上古時期文獻寫抄特征及其文獻學意義,先秦文獻的特征、傳播途徑和先秦文體的形成及變化原因,先秦諸子學派的成立及劉向劉歆的考鏡源流,魏晉南北朝文學性質(zhì)與特征,曾國藩過
本書探討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的話題,內(nèi)容既涵蓋文學史分期、古典文學與華夏民族精神建構、文人傳記研究與清代文學研究、清初詩學地域格局與歷史進程等宏觀問題論述,又囊括對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詩人的生平及作品的考據(jù)等微觀問題研究,如李白誕生1300年祭、杜甫應酬詩小議、李賀的天界想象、趙翼論白居易等。
本文通過采用反切系聯(lián)法,輔之反切比較法,以《廣韻》為參照坐標,整理考證出陳本《文選》聲、韻、調(diào)的語音系統(tǒng)。據(jù)此可以推知,其音注反映的是有唐時代士人階層傳承的讀書音系統(tǒng)。音注用字側重于實用,并兼顧源流,選字趨于集中,多以常用、常見字為主,更加簡明合時,是語音發(fā)展簡化的一種表現(xiàn)。
本書是一部以遼寧作家在2020-2021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為記錄、研究對象的文學評論集。本書文學作品體裁共有7類: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詩歌、兒童文學、報告文學,以季度為時間單位進行分體述評,此外,還有各體裁的年度綜合評論。本書盡可能全面地囊括2020-2021年遼寧作家發(fā)表出版的文學作品,記載其發(fā)表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