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凈影慧遠研究,收錄的九篇論文,選自于2016年10月在河南焦作凈影寺舉辦的“凈影寺慧遠與東亞佛教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這九篇論文涉及凈影慧遠研究的不同方面。
本書對《法苑珠林》的文本進行校理,研究工作主要針對中華書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進行補充和商榷,兼及對《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中華大藏經(jīng)》本《法苑珠林》的?币约敖袢讼嚓P研究成果進行討論。依照《法苑珠林校注》的卷次和頁碼主要探討了四個問題:辨正書中出示的校語,補充書中失校的文字,修正書中不當?shù)臉它c,訂補書中引文的來源。這一
《中國佛學》為集刊,一年兩期,每期欄目固定,包括“漢傳佛教——教史研究、義學研究、佛教與傳統(tǒng)文化”“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每期刊發(fā)20篇左右來自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者的學術論文。從總第31期開始由我社出版發(fā)行,目前已出至第41期,已在我社出版了11期。《中國佛學》為中國佛學院的學報,其前身為佛教內(nèi)部刊物《法源》,20
作為斷代史的著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美學史》以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及其美學思想因素為研究對象,以佛教中國化、本土化及其審美與文學藝術意識理念的深巨影響為研究重點,凸顯了這一歷史時期中國佛教美學的民族人文特性和中國化、本土化程度的時代發(fā)展軌跡。縷述了漢魏兩晉南北朝的佛教美學發(fā)展歷程,從中國文化形態(tài)、智慧和印度佛教傳入等前
本書選譯自佛經(jīng)寓言集《百喻經(jīng)》。原作中的寓言包含了講故事和講佛法兩部分,本書只選取了故事,譯為白話文,引導讀者從故事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且不影響讀者對寓言趣味的欣賞。
《任繼愈談魏晉南北朝的佛教經(jīng)學》是任繼愈先生關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經(jīng)學的一篇專著,原為《中國哲學發(fā)展史(魏晉南北朝卷)》中關于魏晉南北朝佛教經(jīng)學的部分。此次出版,是該著初次以單行本形式面世。
《任繼愈談漢唐佛教思想》(全二冊)是任繼愈先生的佛學研究代表作,內(nèi)容包含《佛教與中國思想文化》《中國佛教的特點》《漢唐時期佛教哲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天臺宗哲學思想略論》《法相宗哲學思想略論》等。
現(xiàn)實態(tài)的自己就是佛呢,還是需要超越現(xiàn)實態(tài)的自己才能找到佛?*講初期禪,第二講唐代禪,第三講宋代禪,第四講20世紀的禪這是一部淺顯易懂的講義,通過以上四次講義簡明地勾畫出禪的思想史歷程,并從中日禪僧們的妙語中讀取曾經(jīng)層出于禪史上的種種思想。
本書為2015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唐朝僧人鑒真(688763),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在中日兩國佛教史上具有顯著地位。本年譜試圖在鑒真一生歷程的框架下著力凸顯高僧的成長及六次東渡、日本十年三方面內(nèi)容,重點放在鑒真東渡傳法之前及日本十年兩個時期。將在各譜的基礎上,廣泛發(fā)掘、梳理中國地方文獻及日本
清代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一個重要的歷史時代,它上承元明,下啟民國,無論是在物質(zhì)經(jīng)濟,還是在學術文化,都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在佛教史籍發(fā)展的過程中,清代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肚宕鸾淌芳芯俊芬郧宕鸾淌芳疄檠芯课谋,運用歷史學、文獻學、佛學等跨學科方法,對現(xiàn)今傳世的百部清代佛教史籍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整理與研究,尤其是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