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勤奮好學,曾擔任主簿、通判等地方官。他勤政愛民,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1101年,他病死于常州,追謚文忠。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全才,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
《郭沫若研究》為郭沫若紀念館主辦集刊,本輯為第19輯,收錄論文凡21篇,文獻輯佚2篇,涉及史學研究、文學研究、古文字學研究、翻譯研究、思想史研究以及史料辯證等諸多領域,內容豐富。其中,《關于郭沫若的楊朱研究考察》梳理、辨析、綜合考察了郭沫若的這些論述,讓人們能清晰地了解郭沫若對楊朱這一重要學派的評價,對于改變當今已被嚴
本書由袁隆平先生生前親自授權、審讀,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官方認可。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我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科學家。他的研究成果不僅幫助中國從糧食短缺邁向了糧食充足供應,還與數(shù)十個國家開展合作,幫助他們解決糧食安全和營養(yǎng)不良問題,被譽為亞洲英雄。本書作者多次
這一本用血和淚寫成的書,它像一面鏡子,從中照見惡和善,丑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杜E镫s憶》是季羨林先生對其在特殊時期生活經(jīng)歷的回憶錄,他以自我調侃的筆調講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見證了許多荒謬至極的事件……他將所經(jīng)歷的一切誠實地書寫出來,盡量不帶刺兒、不帶氣兒,眼瞪虛空,心懸詩中,在磨難愁苦中尋
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亡國暴君,隋煬帝通常被后人視為殘忍無德、荒淫無道的典型代表,本書作者在仔細辨析各種關于隋煬帝的史料后,主張還隋煬帝一個公道。 作者肯定隋煬帝在軍事、政治、外交、文化、經(jīng)濟等各方面的舉措和成績,以嚴謹細膩的筆觸重繪他從繼承大統(tǒng)、造就隋王朝的極盛到迅速敗亡的人生軌跡,重新審視隋煬帝的生平、他所生活的時代
本書精選了中國臺灣地區(qū)著名導演李安在1993年至2012年間接受的十九篇重要訪談。李安在國際上屢獲殊榮,得到了無數(shù)觀眾的認可和喜愛,取得了藝術和商業(yè)的雙豐收。其代表作包括《飲食男女》《臥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李安的電影富有詩意,常常展現(xiàn)親情等美好的情感,給人溫暖的感覺。本書記錄了李安與多位電影記者和影評人的深
1956年2月,在美國紐約州綺色佳小城,一幢位于綺色佳市中心、距離康奈爾大學只有3個街區(qū)、三層樓帶地下室的獨棟別墅里,住著郭永懷和他的妻子李佩還有女兒郭芹,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爸爸在很遠很遠的大海上工作,常常一出海就是一兩個月。媽媽數(shù)過,一年365天,爸爸有300多天在大海上度過,所以,我和媽媽想念爸爸的時候,只能多看看他的照片……
四川省木里縣的大涼山,在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的交匯處,海拔3000米左右。以前,大山里不通公路,更沒有網(wǎng)絡;人們想知道外面的親人們的消息,只能寫信;要買種子、鹽、肥皂這些日常的東西,或者給外面的親人寄土特產(chǎn),要用包襄郵寄。那些通往外面的郵路叫馬班郵路……
本書是明代著名文人袁宗道、袁中道的尺牘的選編注釋。以袁氏兄弟為代表的公安派在文風上反對復古擬古,認為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他們的尺牘較少涉及學術問題,更多是朋友家人之間的問候瑣事,這也恰恰是真實生活的記錄。寫得情真意切、溫馨典雅,很有文人氣息。本次編選以明萬歷刻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