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典共收錄空空導彈及相關技術領域的專業(yè)術語約3.6萬條(含重復詞條),涉及空空導彈總體、雷達與紅外制導系統、引戰(zhàn)系統、發(fā)動機、發(fā)射裝置以及產品設計、制造和試驗等技術領域。為了及時反映國外空空導彈技術的最新發(fā)展,本詞典特別注意收錄了近十年來出現的一些新的專業(yè)術語。本詞典可供空空導彈及相關技術領域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情
姜軍,空軍工程大學防空反導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總體、雷達與電子對抗以及時間與導航技術等相關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與參與各類國家級和軍隊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軍隊科技進步獎3項。
本書針對火炮裝備定型階段保障性試驗鑒定的要求,系統地分析了火炮裝備保障性試驗的意義和目的,重點闡述了火炮裝備保障性試驗的程序和評估方法。全書拱分9章,內容包括緒論、火炮裝備保障性要求分析、保障性要求參數指標體系構建、保障性試驗總體、保障性設計特性試驗、保障資源試驗、保障性綜合試驗、保障性試驗評估軟件系統及軟件保障性試驗
本書主要以導彈為對象,參考已出版的相關經典教材詳細介紹了制導與控制系統基本知識,同時將有關制導與控制系統的一些新成果、新理論、新發(fā)展引入到教材,使教材內容能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全書共8章,包括制導與控制系統概述、制導與控制系統基本概念、導彈運動建模與分析、制導規(guī)律、測量裝置、控制系統、執(zhí)行機構和典型的制導系統。
本書是一本純技術著作。本書圍繞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中導彈目標識別與特征提取展開研究,以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發(fā)展現狀、彈道中段雷達目標特性與識別面臨的挑戰(zhàn)、導彈目標識別技術及其發(fā)展現狀、彈道導彈目標微動特征提取為切入,探討彈道導彈防御中的雷達目標識別模型、基于RCS特征的導彈目標進動頻率提取與進動周期提取、基于時頻圖像紋理分析的
"《裝甲車輛設計(第3版)》是專門為“裝甲車輛設計”研究型課程編著的教材,其緊密結合北京理工大學裝甲車輛工程專業(yè)2020版培養(yǎng)方案需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裝甲車輛工程、車輛工程和機械工程等領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組織協調能力、工程實踐能力。本教材通過裝備歷史沿革、前沿熱點技術等內容培養(yǎng)兵器類人才的社會責任感
本教材對火箭導彈武器的基本知識作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其內容主要分為十四章。第一章到第四章為火箭導彈武器的基本知識,包括火箭導彈發(fā)展概況及性能特點,火箭導彈飛行原理,導彈工作原理及火箭外彈道學與飛行力學等四章;第五章到第十章主要介紹火箭導彈技術,分別介紹火箭導彈的總體技術,火箭導彈的氣動布局、引信技術、戰(zhàn)斗部技術、動力裝置
本書旨在系統分析非致命動能彈的沖擊損傷效應,系統開展了不同類型動能彈丸對不同靶標的沖擊實驗測試和沖擊有限元模擬研究。為提高非致命動能彈的安全設計和安全服役水平,分析了非致命動能彈的發(fā)展歷程,梳理了國外典型的非致命動能彈,系統剖析了典型動能彈丸的沖擊損傷案例,對比分析了不同類型動能彈丸的沖擊損傷特性,通過試驗測試和數值模
本書共分10章,內容包括引信基本原理、引戰(zhàn)配合原理、連續(xù)波多普勒引信原理、調頻引信原理、比相引信原理、脈沖引信原理、偽隨機碼引信原理、毫米波引信原理、光學引信原理以及復合引信原理等。
本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已通過作者單位保密審查,不存在意識形態(tài)問題。本書共分為7章,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了反反應裝甲高效毀傷技術和高聚合物毀傷元對反應裝甲高效毀傷技術的研究現狀和發(fā)展前景,重點對聚四氟乙烯毀傷元技術、尼龍毀傷元技術、聚碳酸酯毀傷元技術、聚四氟乙烯/銅毀傷元技術和3D打印材料毀傷元技術等高聚物毀傷元的材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