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盡地論述了貫穿維特根斯坦哲學生涯的各個關鍵概念:意義與用法、游戲語言、家族相似、平常/日常語言、遵從規(guī)則、思維與理解、心理主義、摩爾悖論、面向感知、哲學治療、語法研究、表達與宣示,等等。學界通常認為,維特根斯坦著名的兩本著作《邏輯哲學論》和《哲學研究》之間具有某種斷裂性,這種斷裂揭示了他本人哲學取向和進路的根本轉(zhuǎn)
本書是對德勒茲的哲學名著《差異與重復》的導讀。本書緊跟《差異與重復》原著文本,詳細闡釋了其每一章節(jié)的核心主旨。為了限度地展現(xiàn)德勒茲本人的論證思路,為了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哲學探詢,作者不僅大量引述了原著文段,而且還列舉了德勒茲對其他哲學家的征引,在哲學史層面上剖析了他的思想歷程。除此之外,在本書結尾處,作者還為讀者攥
本書熔羅素的數(shù)理邏輯與哲學理論為一爐、將羅素的邏輯與哲學有機結合起來,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羅素在20世紀的邏輯學和哲學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羅素是數(shù)理邏輯的奠基人,是以往數(shù)理邏輯發(fā)展的集大成者,在數(shù)理邏輯史上起了承先啟后的里程碑式的作用。羅素提出了邏輯與數(shù)學等同的邏輯主義論題,并且進行了從邏輯演算推出數(shù)學的科學實踐,為厘清邏輯
《清華西方哲學研究(TsinghuaStudiesinWesternPhilosophy)》以輯刊的形式每年出版兩輯(每年6月底出版夏季號、12月底出版冬季號),每輯30-40萬字,接受海內(nèi)外學者在西方哲學各個學科領域內(nèi)的歷史性或系統(tǒng)性研究的或以中西哲學會通為主題的高質(zhì)量專題學術論文(10000-15000字,編輯許可
本書采用海德格爾的生存論分析方法,具體分析和論證了康德哲學中情感與理性的地位,美感(第三批判)、崇高感(批判)和道德感(第二批判)的特征及其哲學根基由此終引向康德的宗教哲學情感分析。本書以趣味(美、崇高)判斷之必然性的哲學根基為核心思考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探索了康德從美學到宗教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和背后的困境如何使用情感實在性解決
法國啟蒙運動及狄德羅思想研究專家安德魯·S.柯倫教授耗時四年,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完整呈現(xiàn)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的生平及思想,其間還穿插了他與盧梭的友情糾葛,與伏爾泰不同尋常的書信交流,以及他對藝術、戲劇、道德、政治和宗教等一反傳統(tǒng)的見解。狄德羅秉持的無神論思想,以及他對真理快樂而堅定的追尋,讓他成為那個時代
海德格爾從二戰(zhàn)期間之前的1931年開始,直至1975年,在從事哲學教學和哲學寫作之余,還寫下了34本哲學筆記(本丟失),記下他的許多真實思考,因為寫在黑皮筆記本中,所以被稱之為《黑色筆記本》。本書為《思索二至六》。它們不僅向讀者展示了海德格爾中晚期表達其思想的一種新形式(與計劃好的思想體系之表達不同的,直白稱謂之嘗試)
在柏拉圖的這篇對話錄中,蘇格拉底的學生斐洞,充滿熱情地回憶并詳細地講述了蘇格拉底臨刑前一天的言行。在蘇格拉底飲毒酒前后的時間里,他與朋友和門徒關于靈魂不朽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對談,通過層層的論證,把探索不斷推向深入。在對話接近尾聲時,蘇格拉底講了一個關于靈魂在另一個世界的故事,激勵自己和在場的朋友們,不要恐懼死亡,勇敢追
本書以對話體形式敘述了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后囚禁在獄中,老友克力同前去勸說他越獄逃跑,他婉言謝絕并闡述其道德思想等內(nèi)容。首先,他主張用理智深思熟慮,反對憑感情以錯對錯,以惡報惡。誣告、錯判固然是錯,越獄潛逃也是錯,正是以錯對錯,是違反理智原則的。其次,越獄潛逃,必將破壞法律的崇高威望,一個尊重德性者,絕不會有損國家和法律
《歐悌弗戎》是柏拉圖的一篇早期對話作品,它還有一個為后人所加的副標題或者論虔敬的東西。對話人物蘇格拉底和歐悌弗戎相遇在國王執(zhí)政官的門廊前,他們各有將要處理的官司。蘇格拉底急于向這位神學家學習什么是虔敬,來面對將要到來的法庭上的指控,即指控他是一位不虔敬、不敬神的人。對話以蘇格拉底當下所面臨的困境為契機,以對什么是虔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