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影人間》是人文紀實類的個人攝影畫冊。作品數(shù)量150幅左右,文字5000左右。2022年開始,作者對1988年以來拍攝的人文作品重新整理分類,并以作品的社會價值、趣味性、故事性,哲學性和視覺效果為衡量標準,好中選優(yōu),優(yōu)中取精,經(jīng)過反復的提煉、取舍和酙酌,最終從三萬多幅影像中遴選出150幅作品。這些作品大都是作者近十年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边@是詩仙李白筆下的西洞庭湖。西洞庭湖濕地位于湖南省漢壽縣東部,總面積3萬余公頃,是我國64塊國際重要濕地之一。曾經(jīng)的西洞庭湖濕地,由于過度開發(fā)利用,鳥類棲息生活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隨著環(huán)保理念的不斷深入和整治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大大增加了鳥類棲息空間。
本書收入350幅精美攝影作品,系作者從拍攝出的8萬多張圖片中遴選。從雪域高原到南海之濱,從戈壁大漠到錦繡江南,從七彩張掖到哈尼梯田,從呼倫貝爾大草原到東川紅土地,從美麗的那拉提到黃山之巔,從崇左山水到陜北風情,從額濟納旗胡楊到九寨溝黃龍風光,真實記錄、充分贊美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和神奇,展示了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保
本書為漢英雙語的城市風光畫冊,作者選擇21世紀以來上海初建成效的城市更新案例與微更新案例,包括新天地、鴻壽坊、尚賢坊、風·雅·頌、張園、豐盛里、慎余里、今潮8弄、建業(yè)里、恒昌玖里、順昌玖里,以及田子坊、承興里、步高里、集賢邨、春陽里等項目,從攝影師的視角,展現(xiàn)石庫門蘊含的城市空間文化,詮釋國家級非遺石庫門營造技藝的內(nèi)涵
本書為一本攝影畫冊。本書是作者近年來行走黃河流域九省創(chuàng)作拍攝的“守望母親河”系列之一。本書于2011年麥收季節(jié)開始醞釀,歷經(jīng)十多年時間拍攝、創(chuàng)作、探索,共完成作品百余幅,由“時空宋陵”和“呼麥”兩部分組成。書中包含文化特性與山河地貌、古代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這些不同元素和諧融合,使一幅平淡無奇的自然肖像變?yōu)橐淮纹嫣亍⑸衩氐?/p>
書稿收錄了葉健強自20世紀70年代起跑街所拍攝的經(jīng)典照片作品,作品主題緊貼時代脈絡和城市的發(fā)展變化,既有反映廣州城市舊貌、發(fā)展歷程、時代變遷的佳作,也有體現(xiàn)廣州風土人情、民俗文化以及廣州人精神氣質(zhì)的代表性作品。這些攝影作品皆為街頭紀實題材,源于真人、真事、真情,視覺藝術上有強烈的感染力、沖擊力,并且充滿了生活氣、煙火氣
愛蓮“說”
本書是一部記錄蒙古馬成長經(jīng)歷的攝影集。蒙古馬是我國著名的地方馬品種之一,其體型矮小,但耐力驚人,具有堅忍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職守、甘于奉獻的特點。該書以時間為序,按照蒙古馬在不同季節(jié)的生長情況,分為15章,通過圖片與圖注文字,展現(xiàn)了蒙古馬一年四季的生長經(jīng)歷,以及在不同季節(jié)小馬與母馬之間的溫情瞬間,同時也向讀者展示了草原
1946年初,攝影名家郎靜山、盧施福、穆一龍等人共同集資,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社在籌備出版攝影書籍的同時,于1946年10月1日,先行出版了《中國攝影》雜志。雜志從1946年10月到1949年3月,共辦了23期,時隔8個月后的1949年12月,第24期才面世。內(nèi)容以當時的攝影師拍攝的作品為主,具有較強的時代
長江韜奮獎是中國新聞界的最高人物獎項,從第一屆范長江新聞獎開始,30多年來,先后有160余位中青年新聞記者獲此殊榮,其中包括十多位攝影記者。他們一手拿相機,一手拿筆,沿著“長江精神”的足跡,在祖國各條戰(zhàn)線上,拍攝了一大批經(jīng)風雨、見彩虹、潤人心、啟民智、立得住、傳得開的新聞攝影經(jīng)典。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