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于2024年創(chuàng)辦《行為公共管理與政策》集刊,目標是為從事行為公共管理與政策研究的學者、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公共管理實踐者搭建學術研究成果的交流平臺。本刊致力于探索行為公共管理領域的前沿研究,關注政策設計與公共服務提供中的行為科學應用,研究個體與群體行為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具體研究方向包括政策工具與個體
本書主要探討當前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技術的利用現(xiàn)狀及其在實踐中的具體案例分析。從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的整體出發(fā),首先介紹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的現(xiàn)狀,并探討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的兩大技術體系,著重介紹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共享服務工具,之后通過實際應用案例對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服務技術具體的設計和應用做出了展示,最后通過概括
本書重點闡述了馬克思對國家合法性的論述。馬克思把國家合法性置于歷史唯物主義堅實的地基之上,以“現(xiàn)實的個人”為出發(fā)點,明確指出,作為政治上層建筑的國家,只有符合了經濟基礎發(fā)展的要求,才能作為人的自主性活動的條件,贏得人們的認同,從而取得合法性。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指出,要通過無產階級斗爭的形式,實現(xiàn)國家消亡的任務,從而使國
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國際環(huán)境如何影響朝鮮民族運動中自我的形成?中國和蘇聯(lián)的革命如何在整個意識形態(tài)領域影響近代朝鮮知識分子思想?日據時期的抗日獨立運動中朝鮮人如何看待日本?朝鮮對于自身在世界上的理想地位和更光明的國家未來的愿景往往與國外的榜樣(積極的和消極的)、威脅(感知的和真實的)、海外盟友聯(lián)系在一起。19世紀80年代至1945年是朝鮮形
本書是經典歷史學學術著作。黃仁宇先生站在技術的立場,深入分析了14世紀以來世界史中的大變動,著重敘述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以及資本主義思想體系形成的歷史過程。作者以”大歷史”之宏闊視野,詳細描述了世界歷史上荷蘭、英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俄國等國家現(xiàn)代化演進的歷史路徑,考察資本主義興起時的社會組織、經濟與經
本書圍繞“接警調度”這個主題,共分為指揮中心概述、接警調度員、警情受理、力量調度、警情研判、接警調度管理與維護六大部分,注重手冊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該書是由21篇文章組成的論文集,首次將“政治現(xiàn)象學”作為現(xiàn)象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加以分析。該書內容涵括政治現(xiàn)象學研究的多個方面,主要包括:第一,主編鄭和烈關于政治現(xiàn)象學學術史和全書各章簡介的導論;第二,在現(xiàn)象學視野下對政治生活或日常政治的關注;第三,對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阿倫特、列維納斯、伽達默爾、梅洛-龐蒂、薩特等多
本書圍繞危機管理中的心理與社會支持問題,依托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支持,基于系列碩士博士論文的實證研究以及借鑒國外經驗的應用文獻研究,首先探討了危機事件可能給人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心理與社會因素反過來可能對危機事件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減少危機事件對社會造成的消極影響;然后系統(tǒng)梳理了國外危機管理中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