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南部地區(qū)地質與礦產:暨東北亞地區(qū)地質礦產綜合圖件編制》由沈陽地質調查中心提交。該項目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實施的“中國大陸周邊地區(qū)主要成礦帶成礦規(guī)律對比及潛力評價”計劃項目所屬工作項目。該報告較全面地總結了俄羅斯、朝鮮、蒙古等國家的地質礦產資源情況,分析了東北亞南部區(qū)域地質找礦工作的新進展及存在的問題;系統(tǒng)地更新了東
1:25萬曲柔尕卡幅區(qū)域地質調查項目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為“加快青藏高原空白區(qū)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而下達實施的一個工作項目,該項目工作內容是西金烏蘭湖—金沙江縫合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1:250000曲柔尕卡幅I46C002003)》共分為7個章節(jié),從地層、巖石、構造、礦產
本著圖幅帶專題的原則,對不同構造單元應用綜合地層學方法對沉積巖系進行劃分、對比確定不同地質時期的沉積巖相、古地理環(huán)境以及古生物群落及層序地層格架,研究和比較不同大地構造單元地層、古地理、古生物群落的差異,以活動論、板塊構造理論為指導,重塑藏南新特提斯的構造面貌和構造過程”。
《華南大地構造演化概論及野外勘查(英文版)》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華南大地構造演化過程,以華南地區(qū)(包括揚子及華夏陸塊)自基底形成到新生代的主要構造事件為主線,展示本地區(qū)目前所發(fā)現的相應沉積、構造、巖漿作用的地質證據,并總結目前研究成果中的主要問題及學術爭論焦點。第二部分是作者在研究華南地區(qū)地質問題20余年的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1:250000蘇吾什杰幅J45C002004)》是阿爾金構造帶中段1:25萬蘇吾什杰幅實測地質調查報告。應用板塊構造理論和大陸動力學思想,采用構造解析方法,將圖區(qū)劃分為阿中地塊、阿南構造混雜巖帶、柴南緣祁漫塔格構造帶和中一新生代上疊盆地等構造單元。報告系統(tǒng)闡述了各構造單元的地層與火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且末縣一級電站幅(J45C0030021:250000)》在收集了大量野外*一手地質資料,經過室內樣品測試和認真分析整理,并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報告共分七章,*一章緒言簡述了工作目的和任務、自然地理及經濟概況、地質調查研究歷史及工作概況;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別敘述了區(qū)
《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開發(fā)系列叢書:準噶爾盆地南緣侏羅系地質剖面圖集》內容包括了準噶爾盆地南緣10條侏羅系露頭剖面的實測及拍攝資料,通過系統(tǒng)分析,明確了侏羅系6個地層組的沉積相類型與沉積環(huán)境特征,建立了南緣侏羅系標準地質剖面!稖矢翣柵璧赜蜌饪碧介_發(fā)系列叢書:準噶爾盆地南緣侏羅系地質剖面圖集》可供從事石油地質研究的科研人
調查區(qū)內構造與巖漿作用經歷了多旋回、多期次的演化旋回。涉及地層單位主要有晚古生代開心嶺群諾日巴尕日保組、烏麗群那益雄組屬相對活動類型沉積,開心嶺群扎日組、九十道班組及烏麗群扎卜查日組屬相對穩(wěn)定的淺海陸棚相沉積;三疊紀結扎群展布于通天河蛇綠構造混雜巖以南,早期具有磨拉石沉積特點,隨后沉積的波里拉組反應了海水清澈且較溫暖的
1325萬雜多縣幅(146C004004)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是區(qū)調成果的總結。該圖區(qū)位于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和“中央隆起帶”及雙湖一瀾滄江結合帶。《中華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雜多縣幅(I46C00401:250000)》系統(tǒng)介紹了測區(qū)的地層序列,涉及(構造)巖石地層單位、侵入巖序列及火山活動、變質作用等特征。重點對特提
本報告在收集了大量野外**手地質資料,經過室內樣品測試和認真分析整理,并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本報告全面說明了地質圖所涵蓋的主要內容,可供地質及相關部分參考使用。